《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 B.六部职能的衰退 |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D.宰相权力的反弹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
B.“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
D.“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 B.继承华夏传统 |
C.复兴汉唐制度 | D.回归周朝典制 |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解除地方割据 |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 D.改革官制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清圣祖实录》)该谕旨的目的是( )
A.选侍从陪皇帝读书写字 |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之一。下列举措为分割相权的是:( )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