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文献记载:“(清朝)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所反映出的政策
A.阻断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 |
B.强化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
C.抵制了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
D.给沿海地区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 |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 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
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 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比例 |
51%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 B.继承华夏传统 |
C.复兴汉唐制度 | D.回归周朝典制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形成的中枢权力体系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
A.裁抑相权 | B.加强军权 | C.建立内阁 | D.改革行省制度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 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一位中学生准备写一篇有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历史小论文,下列观点中符合这—要求的有(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A.破坏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B.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
C.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
D.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