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军机处“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后分割和取代了许多内阁“承旨出政”的职权,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政府机构。以上材料说明军机处
A.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 |
B.最初的军政机构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 |
C.相当于英国的内阁,是政府中枢机构 |
D.取代内阁,成为政令制定、发布机构 |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
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
见面 |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 |
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交法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A.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
C.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宋元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一时期皇权变化的示意图(横坐标代表年代,纵坐标代表皇权)是
下列对明朝设立内阁制度意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处理西北军务 | B.提高行政效率 |
C.强化君主专制 | D.加强特务统治 |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
对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 |
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的念头 |
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 |
D.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 |
明朝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 B.丞相制度 |
C.宦官集团 | D.胡惟庸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