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文中的“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
A.丞相 | B.殿阁大学士 |
C.内阁大臣 | D.军机大臣 |
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决策形式不同 | B.人员选拔不同 |
C.机构性质不同 | D.行政方式不同 |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
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 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 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③②①④ |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 B.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
C.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
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
A.枢密院 | B.中书省 |
C.内阁 | D.军机处 |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 | B.唐代三省制 |
C.明代内阁制 | D.清代设军机处 |
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内阁的设置 |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
C.南书房的设置 | D.军机处的设置 |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 | B.太庙 | C.颐和园 | D.太和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