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 B.注重买田置地 |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 D.注重多样化经营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C.官府鼓励经商 |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 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
C.便利了商品流通 |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 B.隋朝洛阳 |
C.唐都长安 | D.宋都东京 |
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会馆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传统市场经济的扩张 B.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
D.商人子弟不断入仕 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而到了北宋时期“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出现这样的变化反映了
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 B.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问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