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六世纪的《法学阶梯》认为,如果路边修剪树枝的人无意将树枝落下砸死了你的过路的奴隶,必须要赔偿;但如果发生在远离道路的地方,或者剪树枝的人事先有高声喊叫,则他没有过失。这说明罗马法( )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④废除债务奴隶制
1986年5月,香港《广角镜》杂志曾记载一位台湾老兵的一段话:“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此呼声(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