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
叶”?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
(2)从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四方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从加重号角度回答,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 王淑强《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 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 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待何言?
------------摘自《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九·一八”事变,当代国人仍需要反思。阅读下列材
材料一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部柳条沟南满铁路路轨,硬说这是中国军干的,立即攻击中国的兵营。同时,按照预定计划向满铁全线展开进攻,次日,已经占领了沿线全部城市。
——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若将军制改革之大事一任军部处理,在吾国策上将产生极大不安……因而强烈要求实行裁军。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4月19日社论
警告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9月17日社论
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 0月15日布告
材料三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1931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词
现在政府既以此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
材料四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有十余万人的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杯葛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十月初,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
——《九一八前后的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国内舆论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四,归纳政府与民众面对侵略分别采取的措施(或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中国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两个视角谈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毛主席稍后作了重要发言……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会上直接被批判的是博古。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批判李德。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别人都是围着长桌子坐的,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完全象是处在被告席的地位上。别人发言时,我把发言的内容一一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读了这段材料,请你想一想:
(1)博古和李德在遵义会议上为什么会遭到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批判?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近代史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先进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3)结合中国近代抗争史,你认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三幅历史人物图片
图一洪秀全 图二孙中山 图三毛泽东
(1)概括指出以上三位历史人物在近代分别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这些革命或运动分别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2)图四、图五反映了两次国共合作。分析两次国共合作形成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指出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贫农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中国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共的主张与国民党的主张哪些是一致的?
⑵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试分析这次合作失败的原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最终,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材料二: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请回答:
(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
(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想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的两次严重挫折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此后中国革命经历了哪两大时期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201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4华诞,由以上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来——《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2 日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大会22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70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材料二: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联系所学知识
回答以下问题。
(1)长征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议,实际上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正确选择,从这次正确选择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思想路线?
(3)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至少答出2种困难)表现出什么精神?
(4)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指什么?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如何告诫共产党党人的?
(5)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新长征”最初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长征”中的“新”的表现是什么?
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