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
(2)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
(4)从国共两次合作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2: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
对此,沈钩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3: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请回答:
(1)在材料1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2(含按语)和3,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4)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5)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6)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取得的”思想;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请回答:
(1)“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探索了一条鑫的革命道路?
(2)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陈毅所言,说说你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理解。
(3)结合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的背景,说说你对“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号召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结合下面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名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式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式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引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引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结合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材料二提出的观点。
(3)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的特点?红军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并指出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有何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也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图一 法国工人起义                          图二  俄国工人起义
材料三   图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图一,图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
(3)结合图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由此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学良与国民政府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逾益激烈,招
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此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未超
过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他任何国家和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
动。
--------1932年11月20日日本政府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是内忧外患相通之时,一方面内有狂暴的土匪,天
天拼命地杀人放火;另一方面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天天向我们猛烈地侵略,日寇
敢来侵略我们的土地,甚至公然要灭亡我们整个国家,就是我们国内有土匪扰乱,
不能统一。
-------1933年5月蒋介石的文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土匪”指的是什么?(2分)
(2)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和蒋介石各是怎样的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
样解释?
(3)你认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一和图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过程中,中国革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请回答: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
(2)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 年10 月(国民政府)以“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名义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凡被国民党军队攻占的已经实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均组织“农村兴复委员”,对已被“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以邓演达以代表的第三党在纲领文件《政治主张》中规定)由国民会议规定土地法。确定农户占有耕地的最高额与最低额,及国家收买土地的定价法,国家以全国国有土地为抵押,发行50 年长期公债,将最高限额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共团体的土地收买为国有,将一切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其他反革命团体的全部财产没收为国有,将所有收为国有的土地,分配给耕作的农民,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土地不得私行买卖。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20 世纪30 年代毛泽东制定的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农民原来所耕种的田地为基础,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有关土地问题的主张和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主张的相同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上题材料,可知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适时改变政策,正确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从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并举例说明。
(2)其中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如何?
(3)中共是怎样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推动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