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
①世袭制 ②禅让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   )

A.重农抑商 B.废分封行郡县
C.军民分离 D.抑制兼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半两钱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

A.反映了统治者扩大版图的愿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D.突出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D.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规范国内统治秩序
B.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农民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A.无法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了孔庙,这让高呼“打到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B.这是世俗权利之争的延伸
C.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D.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该学者的观点肯定了民国政府(    )

A.推崇尊孔复古 B.完善代议制民主
C.加强中央权力 D.颁布《临时约法》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百多年来对义和团评价的起伏,折射着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的涨落。下列关于义和团的研究评价文章可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是(   )

A.一次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集中爆发的英勇斗争
B.一场“迷信”、“蒙昧”充斥的反现代化运动
C.一场带有盲目排外但正义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场不遵守与各国外交盟约的农民发动的暴动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B.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

A.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B.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D.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撤战争》中写下了 “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

A.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强调法官至上 B.侧重国家事务
C.重视法律程序 D.倡导人人平等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C.僭越了法律所赋予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恩格斯指出:“当俾斯麦不得不实施普选权,我们的工人立刻就认真地加以对待,把奥古斯特﹒倍倍尔选进了第一届制宪帝国国会。从此以后,……他们就一直这样使用选举权,并成了世界各国工人的榜样。”材料表面恩格斯(     )

A.主张利用《德意志帝国宪法》开展了合法斗争
B.指责俾斯麦推行虚假民主
C.批判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专制的本质
D.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43周年,高一某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历史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④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在“一战”期间发现的一份传单,上面写着:“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对此正确的判断是(    )

A.1871年/巴黎公社 B.1917年/二月革命
C.1917年/十月革命 D.1917年/苏维埃政府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影响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 、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方面简要概括明朝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的政治制度抑或说中国的民主,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民经济、政治、文化权利,给予国家主人翁的地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的政治制度必须是高度集中的,必须集中有效的社会资源,集中民力、民智,高效率地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过萍萍《从中西民主政治差别中观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其现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民主政治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相比,在形式与地域上有何创新之处?概括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新中国建国以来还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请回答: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
(2)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说明理由。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新余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