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③⑦ | B.④⑤⑥ | C.①②④ | D.②③⑥⑧ |
有人认为,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下列各项与这一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 B.美是绝对理念的显现 |
C.未有此物,先有此理 | D.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 D.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相互作用 |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
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 |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联系问题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根本观点不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存在即被感知 |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B.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
D.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 ”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五行学说不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与平衡。这种观点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的观点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一是强调“马”、“白”、“白马”分别是动物、颜色和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二是强调 “马”的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作为马”“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这三点论证是
①唯心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 | B.②→①→④ | C.③→①→④ | D.④→②→① |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
A.②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是因为(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B.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