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
2013年12月7日,金星的亮度达到近40年以来最亮,璨若宝石赛明珠,在全黑的地方可以映照出房舍、树木、动物和人的影子。对于这次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在《美学》中他又说:“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由此可见,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如果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坚持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 | B.唯心主义 | C.主观主义 | D.教条主义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与这一命题相对立的是( )
A.唯心主义 | B.唯物主义 | C.悲观主义 | D.教条主义 |
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B.我在故我思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心外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