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 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火 | B.世界上没有神 | 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
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 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 B.⑵⑶ | C.⑶⑷ | D.⑵⑶⑷ |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 |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
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 B.⑵⑶⑷ | C.⑴⑵⑷ | D.⑴⑶⑷ |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⑴⑶ | B.⑵⑷ | C.⑴⑵ | D.⑵⑶ |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来自实践的认识才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河水枯竭、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直击灾情,令人触目惊心。此次特大旱灾,继5.12汶川大地震后,又成祖国西南之殇!结合材料回答21-22题:
2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D.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22.“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水资源有限的,要节约用水 ②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③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将受惩罚 ④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D.实践连接了主观和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