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随着实验的进行,“嫦娥一号”将传回更多的图片,通过研究这些图片将有助于人类更好的揭示月球的奥秘。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④创造性思维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地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作用于感性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的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成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是因为

A.本质和现象不是直接合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的
B.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完全一致的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抓住了本质,就抓住了现象的根据
D.感性认识是认识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所体现的认识论观点相同的是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现阶段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重视生产实践活动是因为

A.生产实践活动是实践的三个基本形式之一
B.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生产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D.生产实践能解决一切社会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    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D陷入唯心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与"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有: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运动是在此处同时又不在此处,也是在此处又不同时在别处"
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④"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A.②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数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当天,全食带先后经过了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湖北、浙江北部、上海等地,时间最长持续了6分钟左右,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上看,这主要体现了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两分法、两点论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最著名的两大江河——长江和黄河的真正源头到底在哪里?2009年7月14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这一考察成果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提出了新说,新确定的长江源头为当曲、黄河源头为卡日曲。《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提出了新说,重新确定了新的源头,这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