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欺实码”等选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
A.物质是客观的 |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C.物质决定意识 |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
越南流行一句谚语:“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下列的格言、警句体现了相同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②劈柴不识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目前,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打上人的烙印,“嫦娥二号”遨游太空、南水北调、高铁运行。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神奇的创造力量。其实人所创造的这些东西,都是( )
A.人利用自然物,遵循自然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结果 |
B.人改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结果 |
C.人们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及其规律的结果 |
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结果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所有有形的物体 |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 |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 D.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
哲学在解决了世界“是什么”之后,就要回答世界“怎么样”。有人认为世界是运动的,也有人认为是静止的。下面符合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飞矢不动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
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②③ |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
2005年,美国宇航局执行“深度撞击”计划,一艘太空飞船释放出一个撞击器,撞向“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部位,引发世界关注。时隔近6年之后,另一艘美国飞船再次接近这颗彗星。通过图像对比,科学家发现该彗星的彗核表面有发生侵蚀作用的痕迹。“坦普尔一号”彗星彗核表面的侵蚀痕迹证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人的作用和印记
③天地自然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荀子曰:“天又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的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和荀子的观点相同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