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一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反思。相比较韩国泡菜和日本和食,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可申遗项目可谓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我国在非遗项目的包装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有人甚至借申遗大搞所谓的产业开发,破坏了中国“非遗”的形象。 
材料二: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流行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
(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二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观点。
(3)请你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为如何处理中国文艺作品与西方标准的关系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
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由于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作出的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提取成功的原因。
(3)在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的今天,请就如何实现文化创新提出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开展征集优秀家训、家风故事,收集整理经典家训家规,创作提炼优秀家风故事活动,引发了市民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和热议。
材料一:市民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的家庭固然有千百种表达方式,但骨子里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良好的家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家风是推动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最富成效的载体。
(1)请选择一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良好的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随着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的珠算文化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3)2015年12月4日,我国将迎来第二个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创客”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是一群具有敏锐思维和创新勇气的追梦人,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以创客为主体的社区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的再利用。“创客”精神主要表现:一、不满足现状,坚守创新;二、勇于和善于持续实践;三、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2015年1月,李克强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材料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中心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使一大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文化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材料三: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1)结合材料,分析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安徽在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是如何打好“文化牌”的。
(3)依据材料三,请你为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作为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部分评论摘录如下:
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
回应解答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晰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
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
材料二:在电脑普及,全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尽管汉字书写目前还不至于出现需要拯救的危机,但民众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文化,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使命,吸引了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誉,汉字书写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该节目选择一些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生僻字用于比赛,选手靠疯狂背诵参加比赛等引发争议。有些人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中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
(2)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的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建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同学“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1)请结合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请结合第三组同学的分析,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

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的花棉袄,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作品形象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林钢多年前他在河北的一次采风,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创作团队以“梦娃”形象为依托,突出“中国梦”价值观的主题并配诗,再用童谣演唱形式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最终形成了公益广告的整体模样。
材料二:现在,“梦娃”动画视频、3D版的“梦娃”等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认为泥人张的彩塑形象系列公益广告有根基、有血脉,泥人张等艺术家们都是在用心做作品,作品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原创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多终端载体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脸,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蹊径,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饭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提取青蒿素后.她带头试服,携药至病区现场脸证治疗效果,全球近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医药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那些无法用仪器检验的气、经络、穴位等传统中医理念“说不清、过不明、听不懂,让信奉现代西医的人心存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理论;“一抓一大把,一烧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中药汤药服用不方便,让患者难以下咽。中医药标本录治,但更注重治本.在临床治疗中很多方面治标的效果不及西医显著。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传统中医药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怎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材料二:2015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2)有人认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