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5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建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8分)
材料二《建议》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2)运用教育的作用,谈谈为什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优先发展教育?(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小题,共24分)1、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全部继承。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糟粕,全盘否定。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材料一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期间,有全国最具代表性的8个优秀剧种、11个剧团在佛山各剧院演出,共演出23场精彩节目。8个剧种包括昆剧、京剧、越剧、川剧、粤剧及话剧、童话剧、杂技芭蕾剧。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
材料二 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一次把杂技与芭蕾结合为一体,融合了东方杂技和西方芭蕾两种艺术门类,把爱情的浪漫与杂技的惊险融为一体,属世界首创,实现了中国杂技从单纯的“技”到“剧”质的飞跃。
(1)、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成功在于什么?(4分)
(2)、结合材料,简述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是一个怎样的过程?(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兴未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面蕴藏着巨大潜能。只有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丰富文化传播手段,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文化生产效率,才能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2011年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二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 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国石油工人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新编京剧《魂系油气田》在成都西南剧院首演,2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深受感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北正定中学的文化活动
 
材料二:河北正定中学的新课改

 
请简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五年全国各类教育招生情况表

材料二: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1)请简要分析上表所体现的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教育的原因和意义。(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0年国庆节,世博园内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晨,56个民族、56名志愿者,作为一个特别的方队参与在园区举行的国庆升旗仪式,为祖国祝福,为世博喝彩。之后,他们来到世博轴的平台上为游客提供参观问询服务,56名代表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佩戴统一的标识,服务热情、专业,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值此新中国成立61周年之际,56个民族代表同心同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生日送上了最真挚的礼物。
材料二: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李桂林、陆建芬19年撑起悬崖小学。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材料三:《感动中国》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中所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青年人肩负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请你就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许多城市兴起春节办庙会之风:上海城隍庙市场人山人海,南京秦淮河夜晚华灯异彩,北京龙潭庙会杂技、曲艺精彩纷呈。春节逛庙会这一古老的习俗,正是因为其内容摒弃了某些落后仪式,保留并增加了某些积极的文化元素,才得以发扬光大。
(1)春节办庙会继承的是哪一种传统文化?
(2)我们应如何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广东省应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 
 
材料二: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文化活动标志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实际,广泛调研,搜集各类素材。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要建设充满活力的广东,应如何把握岭南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6分)
答:
(2)结合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的?(10分)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一个镜头:
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孝”属于哪一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对今天的中国人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孝”这种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三字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的组成部分,自宋末元初成书之后,经过前人多次重新修订,充实和完善,其内容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4月25日新修订的《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而这次的修订使得其序列更为完整。《三字经》是我国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启蒙学教材。不管我们身处何方,耳边只要响起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能寻到共同的文化之根。
材料二: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从评选国学大师、开国学院、国学讲座、国学短信、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及国学博客网,到汉服热、成人礼;再放大到国际背景,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不少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不少国家不断升温等等,“国学热”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传统文化的特征。(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