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具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礼仪?(10分)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礼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向心力.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龙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龙文化得到了世代传承和弘扬.
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今天对龙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雷锋精神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某校高一(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围绕“雷锋精神有没有过时”这一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虽然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但它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善待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且还应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会历久弥新。”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同学们观点的合理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2)请将你认为你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成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并从《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个原理说明推荐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福建省革命老区上杭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上杭县政府依托“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做到以“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又把发展“红色旅游”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用来进一步加大对这些珍贵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让“红色旅游”反哺“红色文化”。
材料二: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点每年综合效益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试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当年英法联军在侵略中从圆明园抢劫的珍贵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国被拍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也给二国的文化关系蒙上更多的阴影……;
材料二:拍卖前,以刘洋为首的中国律师团曾上诉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卖行动,但遭驳回,刘洋表示败诉结果是意料之中,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在履行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让老百姓知道了强盗的历史,“虽败犹荣”。许多法国华人在巴黎市政府门前表示抗议……。许多中国民众极为愤怒。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从整个拍卖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诸葛亮为蜀汉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博得后世景仰,万古流芳。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臣子对君父的忠,甚至变成“愚忠”,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忠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公民对国家、人民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社会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遍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3)端午节即将到来,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
育的重要;俄罗斯先后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
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在全民族,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大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奋斗。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在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贡献力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据调查,目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污染,
如在学生中,星座文化、口袋书等十分流行,以消费欧美、日韩文化产品为时尚,而对中国
传统文化产品不屑一顾。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
不屑一顾。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
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
回答:
(1)文化作品为什么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
(2)怎样才能做到“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2010年7月29日我国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