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20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这表明(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
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纷纷制定本地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速度的竞赛,西部地区应正视自己的现实条件,避免堕入指标的攀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是速度的竞赛,要避免堕入指标的攀比。这是因为(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C.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写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涵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
B.要把握事物的度 |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
有个厨子在家切肉,匿一块于怀中。妻见之,骂曰:“这是自家的肉,何为如此?”答曰:“我忘了。”这则笑话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②做事晴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习惯仅仅是自然和意识现象
④应该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习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的唯物论中的原理是( )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2007年6月6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制度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全面完善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我们还任重道远。这说明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要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目标。上述目标的确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C.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十六大重申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在西部开发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保护问题,要借鉴东部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坚决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由于过量砍伐,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A. 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
B.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同题 |
D.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等成语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质的飞跃 | B.要重视量的积累 |
C.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 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 |
最早记录禽流感是在1878年,当时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起初称为鸡瘟。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病源为A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病被称为禽流感。它是危害养殖业的毁灭性病害之一,100多年来,没有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办事情( )
①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并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 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④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 )
①守株待兔 ②好事多磨 ③防微杜渐 ④微不足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
B.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