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B.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C.RNA也是遗传物质 | D.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
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 )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 | B.④④④ | C.①③④ | D.①①④ |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
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把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了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C、不需设置蛋白质和多糖的转化实验
D、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
A.不含32P | B.含少量32P | C.含大量32P | D.含少量35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 |
C.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A+G=60% |
D.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关于此类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
B.给小麦供应l4CO2,14C不会出现在叶肉细胞中 |
C.给豚鼠供应1802,不会呼出C18O2 |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元素在氨基酸的 R基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 ②无毒R型 ③有毒S型 ④无毒S型
A.①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③ |
将细菌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和1 | B.1/4和0 | C.1和0 | D.1/4和1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 |
B.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上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硫元素 |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