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
下列哪项叙述是“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论据( )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成了R型细菌的转化 |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亲代和子代噬菌体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请在下图中指出标记元素所在的部位依次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⑤ | D.③⑤ |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
B.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C.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
D.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遗传物质 |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 |
B.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
C.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
D.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 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 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分子,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分子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分子能自我复制 | B.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
C.DNA分子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D.DNA分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
B.研究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以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D.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