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
A.4、4、5 | B.5、4、4 | C.4、5、4 | D.5、4、5 |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 )
A.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
B.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
C.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
D.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等方法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也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C.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威尔金斯、查哥夫等人的成果,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是光滑的 |
B.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使人和小鼠患肺炎而死 |
C.T2噬菌体可以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体内 |
D.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 |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 B.只有35S |
C.一定有32S,可能有35S | D.只有32P |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35S和32P标记的具体部位依次为下图中
A.③①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① |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合成的物质及利用的原料来源依次是:
A.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 |
B.噬菌体的核酸和细菌的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和细菌的核酸 |
C.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 |
D.噬菌体的蛋白质和细菌的核酸、噬菌体的核酸和细菌的蛋白质 |
暴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逐渐在世界各地蔓延,其病原体甲型H1N1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下列关于甲型H1N1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B.要标记该病毒的核酸,可将H1N1病毒置于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血浆中大量繁殖
D.该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是由其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DNA是遗传物质 |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这两种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使其做上标记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他们发现:放射性物质出现在:
①35S标记的是在上清液中 ②32P标记的是在上清液中
③35S标记的是在沉淀物中 ④32P标记的是在沉淀物中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艾弗里实验:①S型菌的DNA加DNA酶充分混合后与R型菌混合培养;②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③S型菌的蛋白质与R型菌混合培养;④S型菌的多糖与R型菌混合培养。预期培养结果依次是:
A.R型菌、S型菌、R型菌、R型菌 |
B.S型菌和R型菌、R型菌、R型菌、R型菌 |
C.R型菌、R型菌、R型菌、S型菌和R型菌 |
D.R型菌、S型菌和R型菌、R型菌、R型菌 |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不含32P、35S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可含有( )
A.32P | B.35S | C.32P或35S | D.二者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