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A.35 | B.42 | C.24 | D.60 |
下表是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几个项目的比较,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选项 |
比较项目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A) |
公共途径 |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
(B) |
丙酮酸继续分解的场所 |
线粒体 |
细胞质基质 |
(C) |
产物 |
CO2和H2O |
乳酸或酒精 |
(D) |
释放的能量 |
多 |
少 |
有关细胞呼吸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等质量的糖元和脂肪,后者产生的CO2更多 |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
C.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也存在基因表达的过程 |
D.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最终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
下面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ATP、[H]和O2都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
B.过程②中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
C.过程③发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 |
D.过程④为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散失的过程 |
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
按下表设计进行分组实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下列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培养液 |
供氧情况 |
|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
50ml |
破碎细胞 (细胞器完整) |
甲 |
25ml |
75ml |
无氧 |
乙 |
25ml |
75ml |
通氧 |
|||
50ml |
未处理 |
丙 |
25ml |
75ml |
无氧 |
|
丁 |
25ml |
75ml |
通氧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 | B.降低水分吸收 | C.促进果实成熟 | D.促进光合作用 |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下列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做染色剂 |
B.韭菜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是做还原性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C.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灰绿色 |
D.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时,蓝绿色色素带最宽,表明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 |
下列图(一)示某兴趣小组研究生物新陈代谢的装置示意图(V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图(二)为该绿色植物和高等动物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给装置I充足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以光照一段时间,B、D两处的成分差异是 。
(2)图(一)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给予一定的光照,如果不考虑装置中原有的气体,C处液面的变化能代表该装置中植物和动物代谢过程中 量的变化。
(3)若从该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取等量的悬浮液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并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 ,原因是 ;2号试管 ,原因是 。
(4)从图(二)中可知,此时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图(一)C处液面 。
(5)人的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会降低,此时 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并通过图(二)中的 过程,使血糖含量升高。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室为你提供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分别装有新鲜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据图回答。
(1)A瓶加入的试剂是 ,装置甲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 呼吸,请写出连通后B瓶中的反应式 。
(2) 装置乙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 呼吸。
(3) 在整个需氧呼吸的过程中,CO2是第 阶段产生的,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的产物是 。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