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
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
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没有线粒体,因此都进行厌氧呼吸 |
B.光合作用中能量转移途径是光能→ATP、NADPH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C.植物细胞能够渗透吸水和细胞液中色素、糖等溶质分子有关 |
D.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细胞中有多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
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
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
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知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敢、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氧 |
B.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1三体综合征 |
C.具膜细胞器、双层膜细胞器、单层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 |
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和氧气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
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则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
C.若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上升 |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
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A表示青蛙呼出的CO2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
B.图B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
C.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D.图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某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体温和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恒定源于体内有机物氧化放能,寒冷环境中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 |
B.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以加强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
C.人处于高温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肝脏和肌肉产热量减少 |
D.进入寒冷环境,机体通过分泌大量甲状腺激素来促进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
A.低温、干燥、低氧 |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
C.高温、干燥、高氧 | D.低温、湿度适中、高氧 |
有甲乙两组等最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甲乙两组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
A.1:1 | B.1:2 | C.3:1 | D.3:4 |
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A.10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⑤ |
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 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直接来源是
A.葡萄糖彻底分解 | B.氨基酸彻底分解 |
C.丙酮酸彻底分解 | D.腺苷三磷酸的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