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的现象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 g·mL-1蔗糖溶液 |
x |
无变化 |
质壁分离复原 |
② |
0.5 g·mL-1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 mol·L-1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z |
④ |
1 mol·L-1醋酸溶液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B.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C.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 )
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 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
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
图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据图可推断( )
A.一天中,植物体内水分最少的是b点 |
B.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
C.矿质元素向上运输的速度在b点时较快 |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不确定 |
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甲,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时,H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乙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甲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乙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相应根瘤菌拌种有利于豆科作物增产,施用圆褐固氮菌剂有利于小麦和水稻的增产 |
B.合理密植的应用,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
C.土壤板结和阴湿天气将主要分别影响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
D.农作物出现“烧苗”现象时,说明细胞吸水较少 |
右图所示为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植物细胞经过了0.3 g/mL蔗糖溶液的处理后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变化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③②① | D.①③② |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 )
A液泡逐渐变大 B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C细胞无变化 D质壁分离复原
假设将标号为A、B、C的同一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的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c>b>a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
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C>B>A 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A
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 (如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如右图所示),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
A.a~d |
B.a~c |
C.c~b |
D.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