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等膜结构 |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浓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
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a>b>c | B.b>c>a |
C.a>c>b | D.b>a>c |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
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细胞失水过程中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 |
B.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Na+ |
C.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 |
D.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不同的结构 |
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①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将紫色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会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升温的过程中受到破坏 |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
C.升温使生物膜被破坏而丧失功能 |
D.升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
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①液泡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断实验开始时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高”表示高浓度蔗糖溶液;“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 ( )
|
液体1 |
液体2 |
液体3 |
A |
高 |
低 |
水 |
B |
水 |
高 |
低 |
C |
低 |
水 |
高 |
D |
水 |
低 |
高 |
除下列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加以鉴定(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
C.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