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枝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获得无病毒植株。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植物体
③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④这种技术不涉及无菌操作技术
A.①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述实验结束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
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
C.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
D.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 |
关于生根的试管苗的移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键是既要充分清洗根系表面的培养基,又不能伤及根系 |
B.一般使用无土栽培的办法 |
C.在培养基上移栽试管苗后要用5%的高锰酸钾消毒 |
D.新移栽的试管苗要在温室生长几天,等壮苗后再栽培到大田 |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 |
B.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 |
C.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的糖类发生了变化 |
D.所有物质都装瓶后再加热灭菌,酸奶凝固的会更好 |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
C.沾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
D.接种环划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B.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 |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⑧ |
C.①③⑤⑧ | D.①④⑥⑦ |
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
C.有无鞭毛 | D.培养基的不同 |
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 | 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
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 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
C.有无鞭毛 | D.培养基的不同 |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性,即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 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