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区的冰中,发现了一种冰冻的已灭绝的巨大动物的肌肉。他想了解该巨大动物的DNA与现今印度大象的DNA的相似性,于是做了如下检测工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降低温度,检测处理后的杂合DNA双链 ②通过PCR技术扩增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 ③把巨型动物的DNA导入大象的细胞中 ④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水浴共热
A.③④① | B.②④③① | C.②④① | D.②④③ |
某同学提取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图结果(1、2、3、4为色素圈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素1、3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
B.色素2、4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C.在提取色素步骤中,需加层析液并迅速研磨 |
D.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 |
可用于检验果酒发酵产物的是
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斐林试剂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
B.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
D.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
下列对胡萝卜素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
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中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
C.在浓缩干燥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液 |
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红豆杉是珍稀植物,其提取物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可进行紫杉醇工厂化生产 |
B.培养红豆杉的胚可进行试管苗工厂化生产 |
C.将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包裹可制成人工种子 |
D.将花粉培育获得的单倍体,经加倍处理后可得纯合体 |
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
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
C.b过程中进行诱变处理后培养,可筛选出抗逆性强的突变体 |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
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有
①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②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③DNA的粗提取
④分离并纯化血红蛋白
⑤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
A.②③ | B.③⑤ |
C.①④ | D.④⑤ |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
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
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 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
B.② 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
C.③ 过程发酵所用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
D.④ 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 |
科学家能利用胡萝卜组织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此过程中不需要( )
A.制备含蔗糖等有机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 |
B.对离体的组织要进行快速消毒 |
C.使用胰蛋白酶处理制备细胞悬液 |
D.控制光照及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 |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 |
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