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
下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目的变化,①、②、③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
B.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C.种间互助、种间斗争、互利共生 |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
取少量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记数,测得的数目是()
A. | 活细胞数 | B. | 死细胞数 |
C. | 菌落数 | D. | 细胞总数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共4组实验,用1 000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组、组和组的结果。
(2)组和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组。
(3)组和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组。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和。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捕时间越长,最终所得数据越准确 |
B.标记动物时为了清晰辨认,可采用较明亮颜色标记 |
C.被标记的生物个体要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后再重捕 |
D.标志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右图中代表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曲线c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比曲线a大的原因是 。
(2)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3)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列举出两种)。
(4)参照上面实验,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改进后的实验数据。
(5)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ug/L及30u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 发生了改变。
(3)比较a、 b两图,还能得出哪些结论是① 、② 。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 ,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
(多选)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
C.初生演替缓慢、时间长,次生演替迅速、时间短 |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 |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各取1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独培养;
第二步:定期统计两个容器中的原生动物种群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分别指出:
① ;②
(2)若修改后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天数 个数 种类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A |
15 |
60 |
80 |
81 |
80 |
82 |
81 |
80 |
B |
12 |
35 |
50 |
60 |
61 |
62 |
60 |
62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②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
③如果将A、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在生存中占优势的是A,判断的理由是 。但当它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填“多”或“少”)
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多选)
A.遗传病发病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影响 |
B.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的影响 |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生物体内残留的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
A |
B |
C |
D |
E |
有机汞浓度mg/kg |
0.05 |
7 |
0.51 |
68 |
0.49 |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分析后请回答:
⑴ 本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⑵ 占有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要消耗水藻_______kg;最多要消耗水藻____________kg。
⑷ 根据此图,小鱼和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