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多选)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
下列与图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
B.若A表示捕食者是数量,则B表示被捕食者的数量 |
C.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表示相关维生物的数量 |
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⑴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⑵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⑶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⑷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 D.四种说法都正确 |
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
C.按乙曲线类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其中代表增长率 |
某实验室用培养皿培养了大量大肠杆菌,但培养后期不慎混入其他细菌,培养皿被污染,此时的整个培养皿属于一个( )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生物圈 |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干涸的池塘蓄水后的演替 | B.森林砍伐后的恢复演替 |
C.火山岩上的演替 | D.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多选)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 |
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
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竞争剧烈 |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率大于零 |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 D.种群密度最大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h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
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
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
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
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
(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 型 |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为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人们引入了一种蜘蛛。—段时间后,对蜘蛛和该种害虫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蜘蛛和害虫是竞争关系 |
B.在AD段,害虫种群的能量全部流向蜘蛛 |
C.在BC段,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 |
D.D点后害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不会再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