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10头。请回答: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数总数为N,则N= 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若某种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头。
A. B. C. D.
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 B.种群年龄结构 |
C.种群性别比例 | D.出生率和死亡率 |
下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A.EF段 | B.DE段 | C.BD段 | D.BC段 |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增加得越快 |
B.在我国北方的冬天,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率 |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 |
B.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 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
C.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
D.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和B期间发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无关系 |
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 |
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 |
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
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 |
去年6月下旬以来,柄息在某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建构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b和c空白之处的内容。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
建构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
a.观察对象,搜集现实 信息 |
a.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
b. |
b.Nt=N0.λt (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天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 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 修正 |
c. |
②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该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此法不好的两点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对于东方田鼠怎样处理较为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在碳循环中的关系,图乙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1)图甲中的C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____,图甲中的F属于第__营养级,相当于图乙中的__。(填“甲”“乙”或“丙”)
(2)图甲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____所利用;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期,调查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若图甲表示某一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此膜可被图甲中的__ (填字母)产生的________酶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 |
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
C.若丙中三个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 |
D.若丁中a和b代表种群和群落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种群,b可表示群落 |
(6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茵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内 的溶液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O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5 |
25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 ,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 (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个数/1mL= 。
(多选)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