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             ,引种后生长受当地环境影响,其中            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最强烈的的外源性因素。
(2)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3)下图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              ,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填“逐年增大”、“基本不变”或“逐年变小”)。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左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右图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
(2)渔业生产中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农业生产上利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依次会使各自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甲中_____________所示的类型。
(3)图乙中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死亡率。
(4)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_______点开始防治。若该类动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形成两个种群,那么这两个种群要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革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传染给人,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请回答: 
(1)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________中枢,最后会导致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________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prM抗体,参与该抗体产生过程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蚊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问题。研究发现雌性伊蚊与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交配产下的卵无法孵化。清除积水及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都能降低伊蚊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伊蚊的种群密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0月2日至6日,我国黄海一海湾发生赤潮,科研人员对赤潮爆发期及前后的表层海水取样分析,结果如下表

(1)表中细胞密度代表浮游植物的数量,它们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          成份。测量密度时,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         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可用           
       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
(2)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变化的原因是                    ,10-6至10日海水中溶解氧变化趋势是         (升高或下降)。有关资料显示,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结合表中数据,提出一项控制该地区赤潮发生的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预测某一种群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该种群的            。若往稻田生态系统中同时引入相同数量的两种食草昆虫甲和乙(二者均可适应该地环境)下图中曲线表示甲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试在图中画出乙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②若某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③若某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3)如图A、B、C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自然区域植物的分布状况。在A处阔叶林中,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有较多苔藓植物生存,而在间隙处或其它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说明群落具有         结构。影响C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自然保护区沿草丛沼泽至森林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5种湿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影响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2)经连续几年测定发现,白桦沼泽有机碳的含量逐年上升,这是群落        的结果。若测定森林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应采用的方法为          
(3)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这是因为         。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                   
(4)下图是落叶松沼泽中碳元素的部分流动过程,请将图补充完整并在箭头上标明碳元素的流动形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第五步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_,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_________,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_后再计数。
(4)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若一段时间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第三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用图中字母表示)。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2)若该生态系统为人工湿地公园,则a的来源是                    ,人工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城市污水,但能力有限的原因是                         。该人工湿地建成后的3年内,人们发现该湿地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这种群落的演替属于                   
(3)若在该生态系统内误“闯入”某新物种,请绘出在较短一段时间内该物种数量的变化曲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山坡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豚草
0.3
0.6
1.0
1.6
2.3
龙葵
6.2
3.8
1.5
0.3
0.1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法。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在取样时应注意               取样。
(2)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3)豚草、龙葵和狗尾草之间是            关系。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在2002~2006年间,豚草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导致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有     等。
(6)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图是某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________,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2)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强,杀虫效果迅速,但长期使用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会引起进食蔬菜的人中毒,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不能分解,导致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农药污染,请你为蔬菜治虫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塔胞藻(单细胞微型藻类)是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为探究Cu2+对塔胞藻细胞密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Cu2+浓度依次为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320μmol/L的培养液,每个浓度3个平行组。将塔胞藻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的24h、48h、72h及96h进行取样,测定塔胞藻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甲所示。

(1)在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液进行           处理。每次取样测定塔胞藻细胞密度时,均需做3次重复实验,探究过程共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2)研究人员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对未经稀释培养液中的塔胞藻进行计数,计数室内细胞分布见图乙,则培养液中塔胞藻细胞的密度是  。下列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大的是       
A 稀释塔胞藻培养液时,未达到预设的稀释倍数
B 对于压在小方格上、下、左、右四条界线上的塔胞藻,均进行计数
C 塔胞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但每一个小方格内的塔胞藻过多
D 误把死细胞当作活细胞
E 从三角烧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未将三角烧瓶轻轻振荡几次即从培养液的上方取样
(3)实验结论:Cu2+对塔胞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u2+ 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是:①在相同时间内,                                                   ;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4)研究人员推测,水体受Cu2+ 污染和缺Mg2+都可能会抑制塔胞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Cu2+污染和缺Mg2+对塔胞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可设置以下对照实验: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塔胞藻;实验组的培养液依次为                                          。你认为,在短时间内,光合作用生理状况与细胞密度两个指标中,                     往往能更快地反映塔胞藻受Cu2+毒害的程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的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从生态系统结构上分析,增强的原因是                 。林业生产上为了使森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维持稳定的生产,应该采用的科学处理措施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