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栎树林中,林鸽和茶腹主要分布在林冠层,旋山雀和煤山雀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大山雀和戴胜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红胸鸲和鹪鹩主要分布在草被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这种分布有利于降低不同种鸟类之间的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在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说明群落还具有________。
(3)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数目,可以用物种________来表示。
(4)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岩地最终可以成为森林群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①~ 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 中 (数字)=2×107,C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 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
② 。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期。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__,湿度为__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11分)下图图1为湖泊中某藻类种群增长倍数λ(该种群现在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图[单位:J/(m2·d)]。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绿头鸭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有效性 和真实性,这种调查方法需满足的前提条件包括______。
A.两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足够长 | B.排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干扰 |
C.排除迁入和迁出的干扰 | D.标志方法及标志物对动物无伤害 |
(2)图l中种群在7、8月之间呈____增长。其中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层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保留一位小数)。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变的情况下,若草食动物的部分能量直接流入到终极消费者中,则该生态系统对终极消费者的容纳量将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一些生活污水流进了湖泊,但湖水依然清澈如初,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稳定性。
(5)除了能量流动,该湖泊生态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的功能还有_______。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8 |
2.0×107 |
1.4×109 |
9.0×107 |
3.4×106 |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____。
(3)图1 中②的能量值是______,⑦的能量值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
(4)图2 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_。
(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柱形图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X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核DNA含量,Y表示细胞数量,A为2n,C为4n,则B含量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此时细胞核内正在发生______过程。
(2)若X表示不同种类的DNA,Y表示腺嘌呤的含量,则A、B、C中,DNA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A、B、C中,(A+G)/(T+C)比值的大小关系是_____。
(3)若X表示不同组别,A、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C表示蒸馏水,Y表示A、B、C三种液体对同一茎的促进作用,则A、B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填A>B、A<B或不确定)
(4)若Y表示侧芽的生长速度,A、B、C表示侧芽,则A、B、C距离顶芽由远到近的顺序是____,此时侧芽_______(能、不能)产生生长素。
(5)若Y表示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A、B、C分别表示繁殖后(老年)期、繁殖(成年)期和繁殖前(幼年)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型,其增长率______1(填大于、小于、等于)。
如图所示为某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
(1)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的 曲线。
(2)在e点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这个值被称为 值。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3)在曲线的点 上,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4)如果该动物是一种经济动物,在种群达到点 时,对其进行利用最好。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内 的溶液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O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5 |
25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d,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2)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 。
(3)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台盼蓝是一种大分子染料)。
②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 ,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 (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个。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 和 ,。
(2)图1所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 和 。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 。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的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________,引种后期生长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其中________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数量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2)在海岸线上栽种互花米草到形成一定规模并且达到稳定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当该群落各种生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________阶 段。
(3)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______。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_____(填“逐年增大”“基本不变”或“逐年减小”)。达到稳定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总呼吸量。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
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
样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样方面积(m2) |
1 |
1 |
1 |
1 |
1 |
1 |
田螺数量(只) |
16 |
19 |
16 |
20 |
16 |
15 |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3)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属于 演替。
(11分)泰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含森林、灌草丛、草甸、湿地等生态系统,其中白鹳、红隼、豺等动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1)泰山上的苔藓、油松、松鼠、隼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 ,其中油松、侧柏、麻栎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活力强而成为该地的 。
(2)泰山部分地区由松柏、刺槐、橡子等组成的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林业部门对某次“拟松材线虫”(一种松树上的寄生虫)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拟松材线虫”在没有防治之前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 ;图中在
点进行了农药防治,由图可知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利用生物间的 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拟松材线虫”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3)豺在泰山上数量很少,没有天敌。下图是能量流经豺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豺的摄入量,那么B、C分别表示豺的 、 ,若要确保豺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相关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 。
(4)2011年4月,泰山桃花峪索道北侧山林发生火灾,2天后被扑灭,目前被烧毁的植被正逐渐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稳定性,被烧毁的群落结构要想完全复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某生态学者对该地进行生态抽样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平均株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利于植被生长。
(3)目前此森林中杜鹃、栎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大优势的树种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