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10分)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
(一)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靴雉、昆虫

(1)上表反映了群落的                    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
           现象。
(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                 
(二)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         法。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群落演替
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
2
3
4
5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漏射率(%)
62.2
44.7
3.3
1.1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1.09
1.35
1.26
1.21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     ,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_______          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锥体,乙图为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人口年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为                                     
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2)乙图所示为         型的种群,图中         个体多,        个体少。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种群)组成与乙图相似,所以在以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中发展趋势为                。我国实行             政策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目前人口增长已进入6‰的低生育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2)图甲中B表示             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决定种群密度的最关键特征是                  
(3)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图乙中d点表示的含义是                          
(4)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cd段增长逐渐放缓的原因是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        点开始防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食物和空间等资源条件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符合图中第        条曲线;
(2)食物最可能成为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开始于      段;
A.ab           B.bc         C.cd          D.de
(3)若该图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
产量,最好在超过          时刻处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
鱼种群数量保持在          值处;
(4)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2)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3)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4)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它培养条件下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
培养液
无菌水
酵母菌母液
温度
A
10 mL
 
0.1 mL
28℃
B
10 mL
 
0.1 mL
5℃
C
 
10 mL
0.1 mL
28℃


(1)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A、B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上。
①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                   ,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③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图中画出该曲线。
(2)对一支试管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可以采用           的方法进行统计。利用                   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直接计数,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曲线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       ,n线是该岛环境的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                ,各种因素破坏了该岛生态系统的          ,导致部分人口迁出。
(3)根据生态学原理,在该岛上合适的人口数量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该湿地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3)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雄虫,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Ⅲ.某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所示。

(6)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
(7)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生物与环境的问题:
Ⅰ.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某地区创建出如图1所示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图2是科研人员绘制的福寿螺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1)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福寿螺在第二十年出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仅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人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__________。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自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__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__________。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0分)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供给____________和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2)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填“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共8分)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
(3)若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曲线的________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