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积(cm×cm) |
10× 10 |
20× 20 |
40× 40 |
80× 80 |
90× 90 |
100× 100 |
110× 110 |
A |
3 |
5 |
8 |
14 |
16 |
17 |
19 |
B |
3 |
5 |
6 |
9 |
11 |
13 |
13 |
C |
2 |
3 |
5 |
8 |
8 |
8 |
8 |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 )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生物的数量 |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鱼群种群数量达到K/2水平再捕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密度最大 | B.环境所能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D.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
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
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的丰富度 |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 ∕ 日) |
6 ∕ 10 |
6 ∕ 15 |
6 ∕ 20 |
6 ∕ 25 |
6 ∕ 30 |
7 ∕ 5 |
7 ∕ 10 |
7 ∕ 15 |
7 ∕ 20 |
棉蚜数量(只 ∕ 株) |
0.4 |
4.7 |
41.5 |
261.7 |
1181.9 |
1976.9 |
2175.6 |
2171.4 |
2173.2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
B.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l0日
为了调查某一地区鼠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志鼠2只。则可以推断该地区鼠群约为
A.200只 | B.400只 | C.1000只 | D.2000只 |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相同 |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
C.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不强 |
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趋多为地衣 |
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
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 |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
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
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⑤ |
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 )
A.死亡率降低 |
B.出生率高 |
C.牛群基数大 |
D.雌牛比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