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对某动物进行研究,绘制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点时种群密度最大 |
B.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
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
D.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 |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
B.鼠尾草和蜜蜂间存在捕食和寄生两种种间关系 |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
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
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
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含头细蛾幼虫的果实中多只有一条幼虫。调查小叶黑面神的两种果实中头细蛾幼虫的存活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果实类型 |
果实总数 (颗) |
卵数 (个) |
成活幼虫数 (条) |
幼虫成活率 (%) |
|
无梗果实 |
228 |
267 |
169 |
63.3 |
|
有梗果实 |
495 |
520 |
142 |
27.3 |
|
A.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
B.有梗果实比例上升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
C.头细蛾幼虫成活率越低,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高
D.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逻辑斯谛增长 |
B.导致种群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C.一般情况,食物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
D.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 |
某鲤鱼种群的体色有黑色和红色,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获得F1,F1相互交配获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涉及的基因可用A/a,B/b,C/c……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
F2取样总数/条 |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
|
黑色鲤鱼 |
红色鲤鱼 |
||
1号池 |
1699 |
1592 |
107 |
2号池 |
1546 |
1450 |
96 |
A、鲤鱼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C、若用F1进行测交,子代性状比为1:1:1:1
D、F2黑鲤数量多于红鲤是因为红鲤的生存能力较差,更多的被淘汰了
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 ( )
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 |
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 |
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 |
D.该种群个体自由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
C.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 |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了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 |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
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该湿地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3)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雄虫,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Ⅲ.某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所示。
(6)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
(7)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