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
蛋白酶活性(U/mg) |
脂肪酶活性(U/mg) |
淀粉酶活性(U/mg) |
对照组 |
1.09 |
0.08 |
0.12 |
实验组 |
1.71 |
0.10 |
0.13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标准液。取 7 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 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
|
|
|
|
|
麦芽糖含量(mg)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制备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结果分析:(略)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1.8、1.4、1.0、0.6、0.4、0(单位mL)。要控制等量的液体,是为了控制________(自、因、无关)变量,“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步骤三的实验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中A、B试管5mL 5%淀粉溶液和C、D试管中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40℃恒温水浴处理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4)步骤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 NaCl溶液/mL |
1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蒸馏水/mL |
|
|
|
1 |
pH 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 %碘溶液0.1 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α淀粉酶溶液、新制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请把实验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操作 顺序 |
操作项目 |
试管 |
|
1号 |
2号 |
||
A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 mL |
- |
B |
注入蔗糖溶液 |
- |
① |
C |
注入② |
2 mL |
2 mL |
第二步: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 ℃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第三步:取出试管,各加入1 mL 并振荡摇匀。
第四步: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 ℃的热水中,保持2 min。
第五步: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最可能结果: 。
(3)实验结论: 。
(4)为什么在第二步里面要把试管下半部浸到60 ℃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 min?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分组 |
生长状态 |
L-天冬酰胺含量 |
|
培养液 |
细胞内 |
||
实验组 |
① |
缺乏 |
缺乏 |
对照组 |
正常 |
缺乏 |
正常 |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__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具有溶栓的作用,其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NK不但能直接催化分解________,还能间接激活_________,从而达到溶栓作用。
(2)请根据下列出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并在下面横线位置上,补全相应内容。
|
加入物质的成分 |
试管1 |
试管2 |
1 |
纤维蛋白块 |
1g |
1g |
2 |
缓冲液 |
1mL |
1mL |
3 |
纳豆激酶(NK)溶液 |
1mL |
/ |
4 |
|
/ |
1mL |
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
①按顺序依次加入相关物质:第2步加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第4步加的物质是 。
②观察和记录_____________ ,从而分析实验结果。
Ⅰ.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1 |
1 cm3瘦肉块+4 mL蒸馏水 |
37℃水浴;pH=1.5 |
2 |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
37℃水浴;pH=8 |
3 |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
① |
4 |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
0℃水浴:pH=1.5 |
(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____变量。
Ⅱ.下边是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关的内容。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__________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有关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下列供选的序号填写: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上图视野中甲细胞(处于中期)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2 |
2 |
A______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 |
++ |
- |
+ |
C______ |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 ,C的颜色深浅程度 (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5)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右图上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直接画在原图上)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00ml,
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处理 |
1 |
2 |
3 |
4 |
5 |
PH |
5.00 |
6.20 |
6.80 |
7.40 |
8.00 |
结果(颜色*) |
+ + |
+ |
橙黄色 |
+ |
+ + |
Ⅲ.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选择37℃恒温,原因是 。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酶的最适PH是 。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
(2)乙图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 |
试管编号 |
||||
a |
b |
c |
d |
e |
|
加入试剂 |
2ml 3%H2O2 |
2ml 3%H2O2 |
2ml 3%H2O2 |
2ml 3%H2O2 |
2ml 3%H2O |
设置反应条件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蒸馏水 |
FeCl3溶液 |
肝脏研磨液 |
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
肝脏研磨液 |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
观察气泡的产生 |
|
|
|
|
|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衡量H2O2分解快慢是以单位时间内 为指标的。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 。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 。
(2)实验中采用的肝脏必须是新鲜的,目的是保证 。
(3)试管a和d的实验现象几乎相同,是因为高温会破坏酶的 ,从而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4)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原因最可能是 。
(5)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 。
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荧光素甲溶液,荧光素乙溶液,荧光素酶A溶液,荧光素酶B溶液,ATP溶液
(1)现欲探究“不同的荧光素酶是否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请完善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①取4支试管,编号1、2、3、4;
②1、2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甲溶液,3、4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乙溶液
③ 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酶A溶液, 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酶B溶液;
④ 。
⑤在暗处观察各试管是否发出荧光。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实验结果为 ,则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否则不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该实验思路也可用于探究酶的 特性。
(2)神经细胞中的ATP合成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__ 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
(3)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
(4)用○□三种符号分别表示磷酸、核糖与腺嘌呤,试写出这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
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糖A、糖B、糖C)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5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1)请写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方法,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斐林试剂,不同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1mL的酶X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加入 ,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向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摇匀。
③将______________溶液各2mL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置于 中保温5min。
④在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____________,然后水浴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
(2)乙图中,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 (能/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 用GA(赤霉素) 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半粒种子中淀粉对显色影响忽略不计)。为验证这一结论,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 ℃保温24 h后去除种子, 在各试管 中分别加入1 mL淀粉液 |
25 ℃保温10 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碘液, 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
注: 实验结果中“+” 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 该二糖是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 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 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