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         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产物的生成量表示)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一组相关的问题。

(1)在t1和t5的温度环境中,该酶的活性都极低。这两种环境中酶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温度达到t5                         
(2)已知经过t2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提高到t3时,其活性随着提高;但不知道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A和B设为对照组,分别在温度为t3、t4水浴装置中保温10 min;将C作为实验组,其温度处理应是先在        中水浴保温5 min,然后再转移到           中水浴保温5 min。
②另取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分别加入a、b、c的三支试管中,依次在温水中保温5min。
③分别将a、b、c中的溶液对应加入A、B、C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10min,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记录,比较。
④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3)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A.若x表示CO2浓度,y表示净光合作用
B.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
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的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
D.若x表示O2浓度,y可以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⑧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全都不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B.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较低
C.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丁中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cd段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 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 别
步骤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oC)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A在20 oC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 oC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 oC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原因是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图I—IV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I中的E和G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图II中c、d点的浓度分别促进、抑制芽的生长发育
C.图III的细胞结构必须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图IV表示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中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 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及试剂
实验步骤
1号1%NaCl
溶液(mL)
2号1% CuSO4溶液(mL)
3号1% Na2SO4溶液(mL)
4号蒸
馏水(mL)
①加入试剂
1
1
1
1
②加入pH 8缓冲液(mL)
1
1
1
1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1
1
1
1
④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⑤各试管室温下反应2min
⑥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mL
⑦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⑧观察、记录结果
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
(或浅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            号试管的实验。
(4)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5)实验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对调(即先做步骤⑥,再做步骤⑤)?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酶促反应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图5和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作用,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D.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金属离子
浓度(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mL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请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          
(2)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               。F组中乳汁也不凝固,若将其温度冷却至40℃,乳汁将          (会、不会)凝固,原因是                  
(3)通过以上实验,          (能、不能)确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___,其中绝大多数酶是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D.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