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实验室中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
||||||
4 | 30 |
1 |
2 |
3 |
4 |
5 |
饱和溶液/ | 0 |
0.5 |
2.5 |
5 |
6 |
20 |
7 |
8 |
9 |
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1=,6=,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并用制得的苯甲酸甲酯进行碱性水解的实验。
I.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物质 |
甲醇 |
苯甲酸 |
苯甲酸甲酯 |
沸点/℃ |
64.7 |
249 |
199.6 |
实验装置如下:
(1)简述第一步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是
。
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有同位素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液时上层液体从 出来;接受馏分时温度控制在 。
(3)此制取过程比教材中乙酸乙酯的制备复杂很多,写出用此过程制备苯甲酸甲酯的两大优点: 、 。
II、苯甲酸甲酯碱性水解
(4)写出苯甲酸甲酯碱性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写出苯甲酸甲酯碱性水解实验装置中A的作用 。
III、苯甲酸甲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6)符合下列条件的结构
①可以发生银镜反应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③不具备其它环状结构④不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共有 种。
(5分)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 B.萃取分液 | C.蒸馏法 | D.洗气法 E. 加热分解 |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序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
(3)提取碘水中的碘,用
(4)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用
(5)海水中提取淡水,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13.7g某Na2CO3样品的纯度(其中只含NaHCO3杂质),选用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②装置未画全)。试回答有关问题:
(1)请选择适当的仪器,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 。
(2)加热时NaHC0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完成该实验尚缺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产生气体从装置④的 进入,从装置⑤的 进入(填接口序号)。
实验二:测定上述实验完成后剩余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
(4)加热后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数据分析及结论:
(5)加入盐酸至无气体产生时,生成CO2体积在标准状况时为2.24L,则Na2CO3样品的纯度为 。
误差分析:
(6)有同学认为实验一⑤中用水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7)有同学发现在实验—读取CO2体积时,⑥中液体的液面低于⑤中液体的液面,但未做任何处理,则a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制取活性ZnO,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锌矿中含有少量的CuS和ZnS,在H2SO4的作用下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sp(CuS)__________ Ksp(ZnS)(选填“>”“<”或“=”).
(2)甲、乙两同学选用下列仪器,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甲同学使用的药品是熟石灰与氯化铵,则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写装置代号)
②乙同学选用了装置B,则使用的两种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
(3)沉淀过程需降温冷却的原因为 、 。
(4)除铁后得到的Fe(OH)3可用KClO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从固体混合物A出发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在实验室,气体C的检验方法是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该操作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③ ;
反应④ 。
实验中多余的气体I必须吸收,以免污染空气。下图是实验室用NaOH吸收气体I的装置,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不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氨气和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1)根据图A氨气的制备装置制取氨气,试回答: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氨气,根据图B喷泉实验的装置进行实验,都观察到美丽的红色喷泉。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同学完成喷泉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如图C所示。请通过分析确认:甲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常温下,某工厂以浓硫酸、浓硝酸、粗铜、水和空气为原料,设计如图所示制取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生产工序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制取硫酸铜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上述反应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
(3)①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生产过程实现上述方案,请根据该同学的思路在下列装置中选用适当的装置,并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内。
②装置C的作用是 。
(4)硫酸铜晶体也可以直接用浓硫酸和粗铜反应制取,与上述方法相比,其缺点是 。
CuCl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 (H2O)42+、CuCl42-形式存在,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Cu (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电解不同浓度的CuCl2溶液,均可看做Cu2+、Cl-直接放电。下图为电解浓度较大CuCl2溶液的装置,实验开始后,观察到丙中的KI-淀粉溶液慢慢变蓝。回答下列问题:
(1)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中溶液变蓝是乙电极产物与KI反应导致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随电解的不断进行,U型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A.由黄色变为浅蓝色 B.由蓝色变为浅黄色
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当电解到一定程度,甲电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经测,甲电极附近溶液的pH=a,此时甲电极附近c(Cu2+)="________" mol·L-1。(已知:Cu(OH)2的Ksp=2.2*10-20)。
某兴趣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可能含有CuO、CuS、Cu2S,其中CuS和 Cu2S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光亮铜丝插人浓硫酸,加热;
Ⅱ.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 .
(2)向含微量 Cu2+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现将少量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充分振荡以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此所得结论是 .
(3)为证明黑色沉淀含有铜的硫化物,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 |
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①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②A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③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
a.现象②说明褐色沉淀具有 性. b.试管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CuS固体能溶于热的浓硫酸,请用有关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 .
(5)为测定黑色沉淀中Cu2S 的百分含量,取0.2g 步骤Ⅰ所得黑色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用 40.0mL 0.075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恰好与35.0mL 0.1mol/L (NH4)2Fe(SO4)2溶液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Cu2S 的质量分数为 .
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略):
实验方案: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1)盐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____________。
(3)在欠缺已经得到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____________;最终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比较起始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6)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向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_________。
某学生用0.1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 cm |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共6分)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之一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100℅)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 → → → → → → → (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橡胶管的作用与原理是 。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5)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
(9分)8.34gFeSO4·7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III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若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W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 (填计算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