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C2O4·2H2O,它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有轻微刺激性,加热时可发生如下分解反应:FeC2O4·2H2OFeO +CO2↑+CO↑+H2O
(1)请你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可以重复选用,但每种仪器至少选用一次),选择必要的试剂[供选择的试剂: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CuO、无水硫酸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设计一个实验,检验FeC2O4·2H2O加热时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包括水蒸气)(部分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在图中略去)。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可以不用填满,也可以补充)。
仪器符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草酸亚铁晶体 |
加热草酸亚铁晶体得到气体产物 |
|
|
|
|
|
|
D |
NaOH溶液 |
|
|
|
|
|
|
|
|
|
|
|
|
|
(2)按照题目提供的装置和要求设计的实验明显存在的一个不足是 。
(3)反应结束后,在A装置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粉末(混合物)产生,倒出时存在燃烧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羟基是重要的官能团。某化学小组以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物质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①碳酸 ②乙醇 ③苯酚 ④乙酸
I.甲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1)(2)(3)(4)的填空及结论。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1 |
分别取4种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的是①④溶液 |
略 |
2 |
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各滴加等量的②③两种溶液 |
②中无明显现象 ③中红色明显变浅 |
滴加③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 |
3 |
用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浸泡水垢(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
(2)__________ |
略 |
4 |
将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 |
(3)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_____________ |
结论: 4种物质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
II.乙同学在研究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后,提出如下改进方案,能一次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其中A管插入(填字母,下同)_______中,B管插入E中,C管插入_________中。
(2)丙同学查资料发现乙酸有挥发性,于是在试管F之前增加了一个盛有_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装置,使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电解食盐水的探究实验,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一:电解饱和食盐水。
(1)配制饱和食盐水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 。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电解不饱和食盐水及产物分析。
相同条件下,电解1mol·L-1 NaCl溶液并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在X处收集到V1mL气体,同时,在Y处收集到V2mL气体,停止电解。结果发现V2<V1,且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相比,Y处收集到的气体颜色明显较浅。经讨论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ⅰ.有部分Cl2溶于NaCl溶液中;ⅱ.有O2生成。
(3)设计实验证明有部分Cl2溶于NaCl溶液中。实验方案为:取少量 电极附近溶液, 。
(4)证明有O2生成并测定O2的体积。按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注射器缓缓地将在Y处收集到V2mL气体全部推入装置A(盛有足量试剂NaOH溶液)中,最终,量气管中收集到V3mL气体(设V1、V2、V3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①装置A的作用是 。
②本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石墨电极上有O2生成。
③实验中是否需要预先除尽装置中的空气? (填“是”或“否”)。
(5)实验二中,在石墨电极上产生的Cl2的总体积为 mL(用代数式表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 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分离并净化。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是何种成分。
(3)B中试剂为 。
(4)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还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5)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e→f→ →j。(填字母序号)
(6)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通入足量的空气,请说明结束时通入足量空气的作用是 。
(7)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
高锰酸钾在实验室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以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制备高锰酸钾,其部分流程如下:
Ⅰ(1)第①步加热熔融应在铁坩埚中进行,而不用瓷坩埚的原因是 (用化学程式表示)。
(2)第④步通人适量CO2,发生反应生成KMn04和Mn02和碳酸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步加热浓缩至液面有细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H2O2和KMn04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若向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Ⅱ.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02和Cl2的性质。
(5)若从左端分别通人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6)若装置B中装有5.0 mL l.0 mol/L的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2 mol电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探究SO2的性质时,E装置中以NaOH溶液吸收尾气,实验结束后,E装置中可能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学式作答).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生成的还原产物是 (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 (双选,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 D.铜与热浓H2SO4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双选,填序号)。
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漏斗 D 烧杯 E 玻璃棒 F 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一个是 ,原因是 。
(6)上述装置中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Ⅰ.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 .
(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 写出NaCN的电子式__________,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2)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CN―中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要探究Cu2+对双氧水氧化CN―是否起催化作用,请你完成下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己知: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步骤: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支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与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小组为探究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设计了以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粉末跟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有下列三种硫酸溶液,应选用 (选填编号),其理由是 。
a.98%浓硫酸 b.70%硫酸 c.10%稀硫酸
І.漂白性
(2).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 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ⅰ中红色褪去、
ⅱ中无变化。
①足量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②从实验中可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 微粒可能是 。
(3).实验小组进一步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
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和NaHSO3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于是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HSO3–或SO32–。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ІІ.还原性
(4).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
①SO2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如何检验该反应所得含氧酸根离子 。
②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静置一段时间,变为浅绿色。
已知:红棕色为FeSO3(墨绿色难溶物)与FeCl3溶液形成的混合色;Fe3+可氧化SO32–。
则②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
(14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索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提出问题 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1)猜 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2)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方案1 |
|
|
方案2 |
|
|
(3)结论: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实验后的思考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填离子的化学式)。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气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如果条件控制适当,析出的银会均匀分布在试管上,形成光亮的银镜,这个反应叫银镜反应。银镜的光亮程度与反应条件有关,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乙醛的银镜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银氨溶液 |
乙醛的量/滴 |
水浴温度/℃ |
反应混合液的pH |
出现银镜时间 |
1 |
1 |
3 |
65 |
11 |
5 |
2 |
1 |
3 |
45 |
11 |
6.5 |
3 |
1 |
5 |
65 |
11 |
4 |
4 |
1 |
3 |
30 |
11 |
9 |
5 |
1 |
3 |
50 |
11 |
6 |
6 |
1 |
5 |
80 |
11 |
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3,其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理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mL,乙醛的量为3滴,水浴温度为40℃,反应混合液pH为11
时,出现银镜的时间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实验还可探索_______________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
Ⅱ.探究对废液的回收处理:银氨溶液放久后会变成氮化银而引起爆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
境,且造成银资源的浪费.通过查找资料,已知从银氨溶液中提取银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4)操作④的方法是把Ag2S和铁粉放到烧杯中加浓盐酸搅拌煮沸,使Ag2S变成银粉,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填编号)。要得到纯净的Ag2S沉淀,需要洗涤沉淀,实验室过滤器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电化原理也可Ag2S转变为Ag,方法是: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表面生成Ag2S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①该装置中银器为______极。
②该装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校高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浓硫酸与足量的铁丝反应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从C中有少量的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 。试分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 。
(3)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 ;
(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溶液中存在Fe2+和Fe3+。
②已知假设3是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3,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限选试剂:稀HNO3、氯水、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Ⅰ ; |
; |
溶液中存在Fe3+; |
Ⅱ 。 |
。 |
。 |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 (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已知:酸性H2SO3>H2CO3,Ca(HSO3)2溶于水]: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接 , 接 , 接 。
(3)要检验出CO2,实验现象是:乙中 ,丙中 。
(4)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丙中品红的作用是 。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中所装试剂为:B(碘化钾淀粉溶液)、C(紫色石蕊试液)、D(FeCl2溶液)、E(水)。
(1)若A中烧瓶中的固体为MnO2,液体为浓盐酸,则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F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F装置瓶内宜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量筒量取20 mL E中溶液,倒入已检漏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
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下:
装置 |
序号 |
试管中的药品 |
现象 |
持续通入 |
实验Ⅰ |
1.5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OH溶液混合 |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
实验Ⅱ |
1.5 mL 1 mol·L-1 CuCl2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OH溶液混合 |
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
(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 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验证明: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42+溶液。
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 + 2NH3·H2O = Cu(NH3)2+ +Cl- + 2H2O 、 ____________ 。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下:
填写下表空格:
试剂1 |
|
试剂2 |
蒸馏水 |
现象1 |
|
现象2 |
|
③写出实验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
(4)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须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 。
(5)某同学想用SO2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溶液可以为 (填序号)
a.NaOH溶液 b.饱和NaHSO3溶液 c.氯水 d. KMnO4溶液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6)为测出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 mL溶液,取该溶液25.00 mL加入足量KI溶液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b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V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a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