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钟”实验中,3I—+ S2O32- = I3—+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c(I—)/mol·L-1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20 |
c(S2O32-)/mol·L-1 |
0.040 |
0.040 |
0.080 |
0.120 |
0.040 |
t/s |
88.0 |
44.0 |
22.0 |
44.0 |
t1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1=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22s | B.22—44s | C.>44s |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如图曲线所示,已知ClO3-的氧化性随c(H+)的增大而增强,有关方程式为:
ClO3-+3 HSO3-Cl-+3 H+ +3 SO42-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将影响反应速率条件的编号填在空格处。
A.温度 | B.催化剂 | C.固体的表面积 | D.溶液的浓度 |
反应3Fe(S)+4H2O====Fe3O4(s)+4H2(g),在
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HI(g)H2(g)+I2(g)已达平衡,若将体积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
(1)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
(2)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
(3)平衡______________;
(4)容器内颜色______________;
(5)H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7)H2的浓度______________;
(8)HI的分解率______________;
(9)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
(10)混合气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用“变大”“变小”“不变”“加深”“变浅”填写)
室温下,水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反应I— + OCl— = OI— + Cl—的反应物初始浓度、溶液中的OH—初始浓度及初始速率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
I—的初始浓度 (mol·L-1) |
OCl—的初始浓度 (mol·L-1) |
OH—的初始浓度 (mol·L-1) |
初始速率v (mol·L-1· s-1) |
1 |
2 × 10–3 |
1.5 × 10–3 |
1.00 |
1.8 × 10–4 |
2 |
a |
1.5 × 10–3 |
1.00 |
3.6 × 10–4 |
3 |
2 × 10–3 |
3 × 10–3 |
2.00 |
1.8 × 10–4 |
4 |
4 × 10–3 |
3 × 10–3 |
1.00 |
7.2 ![]() |
已知表中初始反应速率与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可以表示为v=" k" [I—]1 [OCl—]b [OH—]c(温度一定时,k为常数)。
(1)为开展实验1,某同学取5mL0.02mol·L-1碘化钾溶液、5mL0.015 mol·L-1次氯酸钠溶液、40mL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2)实验2中,a="" ;
(3)设计实验2和实验4的目的是;
(4)计算b、c值:b="" ;c= ;
(5)若实验编号4的其它浓度不变,仅将溶液的酸碱值变更为pH = 13,反应的初始速率v="" 。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H (填大于或小于)0;
(2)对于反应2SO2 + O22SO3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表中空格里 。(填字母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改变条件 |
速率变化 |
||
降低温度 |
|
||
增大O2的浓度 |
|||
使用V2O5做催化剂 |
|||
压缩气体 |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夏天的食品容易霉变,冬天就不容易发生该现象。
(2)熔化的氯酸钾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二氧化锰很快产生气体。
化学平衡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反应C(s)+CO2(g) 2CO(g)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已知C(s) + 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为K1;H2(g)+CO2(g)
CO(g)+H2O(g)的平衡常数为K2 ,则K与K1、K2二者的关系为。
(2)已知某温度下,反应2SO2+O22SO3,的平衡常数K=19
在该温度下的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0(SO2)=1mol·L-1,c0(O2)="1" mol·L-1,当反应在该温度下SO2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填“是”或“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方向进行。
(3)对于可逆反应:aA(g) +bB(g) cC(g)+dD(g)△H = a kJ·mol-1;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_______0(填“>”或“<”)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CO 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 /mol·L-1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c(CO) / mol·L-1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是________ 反应(填写“吸热”、“放热”)。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N2)=________。
(3)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4)假设在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锌的状态 |
反应温度/℃ |
收集100 mL氢气 所需时间/s |
Ⅰ |
薄片 |
15 |
200 |
Ⅱ |
薄片 |
25 |
90 |
Ⅲ |
粉末 |
25 |
10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Ⅰ和Ⅱ表明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
(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快有慢________;
(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
(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里,在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v(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的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