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加入铝粉都能够产生氢气 |
B.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在含Cl—、CrO42—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稀AgNO3溶液时,则先生成AgCl沉淀 |
C.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氧化铜固体不可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
D.在NaAlO2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直至过量,开始没有沉淀,随后产生沉淀,最后沉淀消失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Na2SO3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Na2SO3溶液已经变质 |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
C.等体积、![]() |
D.向浓度均为0.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2CO3溶液通入CO2,可使水解平衡:CO32-+H2O![]() |
B.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该溶液的pH=4 |
C.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值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
操作 |
|
A |
配制稀硫酸 |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
B |
排水法收集 分解产生的 |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
C |
浓盐酸与 反应制备纯净 |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
D |
萃取碘水中的 |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下表中选择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为____;B的化学式为____;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量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
①A为____;B为;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
I;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II;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0.020 mol/L的HCN(aq)与0.020 mol/L NaCN(aq)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 c(CN-),用“>、<、=”符号填空
①溶液中c(OH -) c(H +)②c (HCN) c(CN-)
(2)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
(3)pH值相同的HCl(aq)、H2SO4(aq)、CH3COOH(aq)各100 mL
①三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②分别用0.1 mol/LNaOH(aq)中和,消耗NaOH(aq)最多的是 。
③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 。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4)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0×10-7 mol/L,则此时c(OH -)= mol/L。相同条件下,测得① NaHCO3(aq)② CH3COONa(aq)③ NaClO(aq)三种稀溶液的pH值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5℃时,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H3COONa溶液:c(Na+)>c(CH3COO-)>c(H+)>c(OH-) |
B.Na2S溶液:c(OH-)=c(H+)+c(HS-)+c(H2S) |
C.NH4Fe(SO4)2溶液:c(OH-)+2c(SO42-)=c(H+)+c(NH4+)+3c(Fe3+) |
D.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OH-)>c(H+) |
按要求填空:
(1)写出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水解方程式:
(2)有4中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则c(CH3COO-)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填序号)。
(3)25℃时,已知0.1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8,精确表达下列算式的数学结果:
①c(Na+)-c(CH3COO-)= ;②c(OH-)-c(CH3COOH)=
(4)若往Mg(OH)2的悬浊液中逐滴滴入NH4Cl溶液至澄清,该过程中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是 。
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 |
B.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变小 |
C.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q)=AgI(s)+Cl-(aq)能够发生 |
D.Ka(HCN)<Ka(CH3COOH),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
下列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②常温下,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会使其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③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H3COO- +H2O CH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
④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 △H>0, 平衡后,升高温度,c(z)增大;
⑤在上述④的可逆反应中,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⑥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⑦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⑥⑦ | C.②③⑤⑥⑦ | D.①②⑤⑥⑦ |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碱性悬浊液(含有 )混合,反应生成 ,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 被 还原为 ,在暗处静置 ,然后用标准 溶液滴定生成的 ( )。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 −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
B.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
C. |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
D. |
将 与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反应![]() ![]() |
B.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Zn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CH3COONa溶液,既能减慢反应这率,又不影响H2的生成 |
C.将PH=a十l的氨水稀释为pH=a的过程中,![]() |
D.常温下,向浓度为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H,混合溶液的pH=7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
B. | 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 =7 |
C. | 25℃时,0.1 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
D. | 0.1 和0.1 混合后加入1 水中,所得溶液中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一定降低
②pH=2的盐酸与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
③25 ℃时,AgCl固体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不同
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则c(Na+)=2c(SO42—)
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三者关系为:Ka·Kh=Kw
⑥甲、乙两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已知甲溶液pH是乙溶液pH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
其归纳正确的是( )
A.全部 | B.③⑤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