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某有机物是药物生产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与浓溴水可发生取代反应
B.该有机物与浓硫酸混合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该有机物经催化氧化后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溴水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的种类共有

A.7 B.6 C.5 D.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物X、Y、M(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B.反应X→Y中,1molX可生成3molY
C.由Y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20O5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青蒿素与维生素一样是水溶性的
D.该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一定条件下有氧化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浓H2SO4的作用是:①_____ _ __,②_____________。
(2)右边收集试管内装有         ,该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乙醇来制取乙烯,将生成的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电子工业中使用的一氧化碳常以甲醇为原料通过脱氢、分解两步反应得到。
第一步:2CH3OH(g) HCOOCH3(g)+2H2(g) △H>O
第二步:HCOOCH3(g) CH3OH(g)+CO(g) △H>O
第一步反应的机理可以用图1表示,中间产物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为进行相关研究,用CO还原高铝铁矿石,反应后固体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图如图2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反应后混合物中的一种产物能与盐酸反应生产两种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某催化剂样品(含Ni2O340%,其余为SiO2)通过还原、提纯两步获得镍单质:首先用CO将33.2g样品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为粗镍;然后在常温下使粗镍中的Ni与CO结合成Ni(CO)4、(沸点43℃),并在180℃时使Ni(CO)4重新分解产生镍单质。上述两步中消耗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4)为安全起见,工业生产中需对空气中的CO进行监测。使用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定量检测空气中CO含量,其结构如图3 所示。这种传感器利用原电池原理,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其中C能被催化氧化成醛,则A可能的结构共有

A.1种 B.6种 C.9种 D.18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浓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5)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滴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可得出的结论是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B.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试管b中Na2CO3的作用是除去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溶解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化合物X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A和B(A和B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M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品之一,M的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14倍,M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得到A。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②B中所含有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X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①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Ⅱ中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试回答:
①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官能团(写名称);
②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咖啡酸苯乙酯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M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高分子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其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④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聚己二酸丙二酯(PPA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化合物B为单氯代烃;
③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由E和F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①由D和H生成PP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若PP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则其平均聚合度约为______________。
a.48            b.59           c.75          d.102
(5)在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谱显示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1:1:1的是      (写结构简式)
(6)D的所有同分异构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__________。
a、质谱仪       b、红外光谱仪      c、元素分析仪      d、核磁共振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Ⅰ.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气体
反应原理
A中试剂

乙烯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
 

乙烯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溶液

乙炔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Ⅱ.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酯层变薄
酯层消失
酯层基本不变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③的实验现象,稀H2SO4的作用是                
(3)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②中酯层消失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酯的性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