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备Cl2,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某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向足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12.0mL的浓盐酸,加热,反应结束时收集到336mLCl2(标准状况);将反应后得到的残余液过滤、洗涤滤渣,洗涤液和滤液混合;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11.48g。计算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2)将生成的Cl2通到NaOH溶液中制得100mL消毒液,求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3)浓盐酸能和二氧化锰反应的生成Cl2的最低浓度(假设反应后残余液体积为12mL)。(保留至0.0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将20g某铁矿石(设只含铁的氧化物和杂质SiO2)溶于过量的稀盐酸,过滤后得5.6g不溶物和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将沉淀灼烧,得16g红棕色固体。
(1)红棕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其中的n(Fe)=         mol。
(2)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①该矿石中铁氧化物的化学式。
②若加入的稀盐酸为4.0mol·L -1200mL,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滤液中剩余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现有铜、银合金14g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100mL发生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与1.12L(标况)氧气混合,通入足量的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100mL。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铜和银的质量各是多少?
(2)若原硝酸溶液为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单一气体,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合金完全溶解后,若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反应后溶液中c(H)=7mol/L,则该混合气体中NO和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原硝酸的浓度是多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硝酸在化学工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将1.25 mol的NO、NO2、N2O4混合物(其中NO的体积分数为0.60)通入水中,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反应后可获得硝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向稀硝酸中加入18.4 mol/L的浓硫酸(98%)作吸水剂并蒸馏得浓硝酸,当其浓度下降到87%(密度1.8 g/cm3)以下时,则失去吸水能力。50 mL 18.4 mol/L的浓硫酸作为吸水剂时,最多可吸水_________ g。
(3)在65%的HNO3(质量m1)中加入72%的Mg(NO3)2(质量m2)后蒸馏,分别得到97.5%的HNO3和60%的Mg(NO3)2溶液(其中不含硝酸)。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均无损耗,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则蒸馏前投料比=______________。
(4)硝酸工业中的尾气用烧碱进行吸收产物为NaNO2、NaNO3和H2O。现有含0.50mol氮氧化物的尾气,恰好被一定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已知反应后溶液含有0.35molNaNO2。若将尾气NO和NO2的平均组成用NOx表示,则x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把20.95g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剩余固体为16.15g,则:
(1)求生成的气体在标态下的体积
(2)剩余固体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3)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硫酸,全部氯元素成为两种含氯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生成的碘被0.02mol Na2S2O3吸收,则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标态)是多少升?(已知:2Na2S2O3 +I2   Na2S4O6+2NaI)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Cu与Cu2O的混合物,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单质铜。现有8g CuO被H2还原后,得到红色固体6.8g。
(1)6.8 g上述混合物中含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若将6.8 g上述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        g;
(3)若将6.8 g上述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568 L的气体(不考虑NO2的溶解,也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则该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之比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回答以下问题: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称取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写出生成Fe2+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氯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3)向100ml水中投入Na和Al共16克,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1g。计算放出H2的体积为         升(标准状况下)
(4)向含有0.3mol NaAlO2的溶液中滴加1mol/L HCl,当生成7.8克沉淀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mL
(5)向一定量的Fe、Fe2O3和CuO混合物投入120 ml 2.2 mol/L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896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得不溶物1.28 g,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加至40 mL时开始出现沉淀,则滤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滤液体积为120 ml)          mol/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硝酸与合成氨工业密切相关,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
完成下列计算:
52.合成氨时,假设100L的氮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 : 3)的混合气体通过氨合成塔充分反应后,体积变为90L,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
53.标准状况下,将500L氨气溶于1L水中形成氨水,则此氨水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
54.氨氧化法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此时温度很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NO也不与O2反应。若氨气与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1.7时,氨的转化率可达95%,计算反应后NO的体积分数             。(设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0%,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
55.一氧化氮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可得硝酸。为测定某18K金样品的组成,将2.832 g样品粉碎后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充分溶解后,收集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224 mL(折算至标准状况,下同),将该混合气体与84 mL O2混合后缓缓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 已知金不溶于浓硝酸)
填写该18K金的成分表(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若不含该金属则填0)。

18K金成分
Au
Ag
Cu
含量(质量分数)
75 %
_________
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用硫铁矿(主要含FeS2、SiO2等)制备莫尔盐的流程如下:

已知:“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Fe3+通过反应Ⅰ、Ⅱ被还原,其中反应Ⅰ如下:
2Fe3++ FeS2=2S↓+3Fe2+
(1)“还原”时,pH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写出“还原”时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实验测得“还原”时反应Ⅰ、Ⅱ中被还原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计算“还原”后溶液Fe2+的浓度即可确定后面所加(NH4)2SO4的量(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离子
离子浓度(mol·L-1
还原前
还原后
SO42
3.20
3.50
Fe2+
0.15
 

(3)称取23.52g新制莫尔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并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3.98g;另一份用0.2000mol/LK2Cr2O7酸性溶液滴定,当Cr2O72-恰好完全被还原为Cr3+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25.00mL。试确定莫尔盐的化学式(请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生态农业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8.9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色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CH4+4CuO 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了4.8g。将反应后气体通入2L 0.1mol/L的澄清Ca(OH)2溶液,充分吸收,生成沉淀10g。
(1)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生成沉淀的摩尔质量是         
(2)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与90ml盐酸恰好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多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古代曾采用湿法炼铜,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现有足量的铁片,将其投入到8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经称量,溶液的质量变为79.2g。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铁片的质量。
(2)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计算(将所得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内,共14分)
(1)在3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倍,则A的转化率为          
(2)某金属与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无气体放出,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标况下气体0.224升,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在100 mL 混合溶液中,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1 mol/L,0.4 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4)在1L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产生了39g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5)钠、镁、铝均为0.2mol分别与     mL浓度为1mol/L的HCl溶液反应,产生氢气量相等。
(6)将32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n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结果须化简)
(7)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a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b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c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kJ。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将0.1mol有机化合物A与标准状况下5.6L氧气混合,一定条件下两者完全反应,只有CO、CO2和H2O三种产物,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中,浓硫酸增重5.4克,碱石灰增重4.4克,还有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剩余,求:
(1)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要求写出推理过程);
(2)若有机化合物A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请写出A的结构简式;
(3)写出所有比A多一个—CH2—原子团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本题共7分)将一定量的A、B、C三种物质(都是气体)放入固定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内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A、B、C可表示为          
(2)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在0~10 min内的反应速率是   
(3)在该条件达到反应的限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转化率==转化的物质的量/初始物质的量 ×100%,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计算题
  • 难度:困难

高中化学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