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 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与内阻的真实值Rv之比 Rv(添“>”“=”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在小方格纸上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后,又在轨迹上取出a、b、c、d四个点(轨迹已擦去),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L="2.5" cm ,g取10 m/s2,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通过分析计算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小球从a→b,b→c,c→d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2)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
(3)从抛出点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振幅不同,波速相同的两列波相向传播,它们的周期都为T,相遇的过程如以下各图所示,从这个过程中能总结出波的叠加规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某同学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为___cm。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2.55ms、5.15ms,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中vA=_____m/s。
(2)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只需比较_______是否相等,就可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用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通过多次的实验发现,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越短,(2)中要验证的两数值差越大。试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
d1 |
d2 |
d3 |
测量值/cm |
|
|
|
①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公式为v2= (以d1、d2及相邻计数点间时间T来表示)代入得v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加速度a=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一轻质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左端与墙壁连接,右端与一小球接触不连接,弹簧旁边平行固定一直尺。从弹簧原长处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Dx后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记录小球的水平位移s,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复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弹簧压缩量Dx/cm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弹簧对小球做功W |
W |
4W |
9W |
16W |
25W |
36W |
s/cm |
10.10 |
20.15 |
29.98 |
40.05 |
50.10 |
59.90 |
s2 /cm2 (×102) |
1.020 |
4.060 |
8.988 |
16.04 |
25.10 |
35.88 |
s3 /cm3(×103) |
1.030 |
8.181 |
26.95 |
64.24 |
125.8 |
214.9 |
(1)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下列哪些操作方法是有效的
A.同一压缩量多测几次,找出平均落点
B.桌子必须保持水平并尽量光滑
C.小球球心与弹簧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D.精确测量小球下落高度
(2)已知小球从静止释放到离开弹簧过程中,弹簧对小球做功与弹簧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判断W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表中数据作图,并给出功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中,某课题小组收集了手机的电池以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等电子器件。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来进行研究,一是电阻Rx(约为2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4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4V,内阻RV约为1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内阻RA2约为50Ω)
D.滑动变阻器R(0-4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0(0-999.9Ω )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①为了测定电阻Rx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原理图,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则电流表应该选用 (选填“A1”或“A2”);他用电压表的读数除以电流表的读数作为Rx的测量值,则测量值____真实值(填“大于”或“小于”)。
②小组的另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原理图来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该同学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R1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箱的阻值为R2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2,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其表达式为 E= 。
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可以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画出图象为一条直线,则该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 ,由图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V。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
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 cm;
‚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上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上作出a---F的关系图象;
‚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
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 电路中 |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
在“验证力的平行加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 、钩码个数及细线方向。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表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 ,并记录钩码个数及细线方向。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 。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利用了以下装置: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为h=0.25 m、且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距筒口右端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___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m;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 _____ ____
有一个游标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10个等分间隔,现用该游标卡尺测物体长度可准确到________mm,图示游标卡尺所测物体的读数是_________ mm.。
将图实-5-19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写出来.
图实-5-19
甲.______mm 乙.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