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PET)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15O的衰变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 )
A.利用它的射线 | B.作为示踪原子 |
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 D.有氧呼吸 |
设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q,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则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 .
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 .(填“长”或“短”或“长短均可”)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______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1”“2”)
方案编号 |
电阻箱的阻值R/Ω |
||||
1 |
400.0 |
350.0 |
300.0 |
250.0 |
200.0 |
2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图像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的k,在坐标上的截距为b,用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__,内阻r=__________。(用k、b和表示)
某同学找到一条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细线相连,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2)将橡皮筋一端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A点,在橡皮筋的中点D再用细线系一重物,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
(3)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B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需要的是_____.
A.橡皮筋两端连接细线长度必须相同
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
C.A、B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
D.要记录图甲中D点的位置及过D点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D的位置、过结点D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中器材进行实验,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后,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实验数据处理中,某同学取A.B两点来验证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g取9.8 m/s2,图中测量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项目 |
x1/cm |
A点瞬时 速度/(m·s-1) |
x2/cm |
B点瞬时 速度/(m·s-1) |
AB两点间距离/cm |
数据 |
3.92 |
0.98 |
12.80 |
|
50.00 |
(1)观察纸带,可知连接重物的夹子应夹在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2)将表格中未填项目填写完整;
(3)若重物和夹子的总质量为0.6 kg,那么在A到B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J。
下图给出的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mm,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cm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即每0.02s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7.05cm、x2=7.67cm、x3=8.29cm、x4=8.91cm、x5=9.53cm、x6=10.15cm,
(1)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量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
(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___mm,长度为__________cm。
(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示,则用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下的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实验用交流电
周期为0.02秒)
(1)在记数点0 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__________J。为了简化计算,设g=10m/s2,则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______________J;
(2)在本实验中,若某同学作出了2v h图象,如图所示,h为从起点量起的长度, 则据此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_m/s2.
现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起一定高度构成斜面;木板上有一滑块,其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连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接通电源后,从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带动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迹。
(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实验中选取的计 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2、3和5、6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求出滑块的加速度a= 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已知木板的长度为L,为了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
A.滑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 |
B.滑块的质量m |
C.滑块的运动时间 t |
D.斜面高度h和底边长度x |
(3)设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____(用所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为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
①在下列三个电压表中选一个改装成量程为9 V的电压表
A.量程为1 V、内阻大约为1 kΩ的电压表V1
B.量程为2 V、内阻大约为2 kΩ的电压表V2
C.量程为3 V、内阻为3 kΩ的电压表V3
选择电压表________串联________kΩ的电阻可以改装成量程为9 V的电压表.
② 利用一个电阻箱、一只开关、若干导线和改装好的电压表(此表用符号V1、V2或V3与一个电阻串联来表示,且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
③根据以上实验原理电路图进行实验,读出电压表示数为1.50 V时、电阻箱的阻值为15.0 Ω;电压表示数为2.00 V时,电阻箱的阻值为40.0 Ω,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Ω.
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现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数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01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 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数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5%,本实
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l、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___"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 p2´=11: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___________。(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