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的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转化为内能的能量为( )
A. | B. | C. | D. |
为了测量蹦床运动员从蹦床上跃起的高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法:在蹦床的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来推测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右图为某段时间内蹦床的压力—时间图象。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且可视为质点,则可估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 )
A.3.2m | B.5.0m | C.6.4m | D.10.0m |
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 |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
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和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甲小于f乙 |
B.f甲等于f乙 |
C.f甲大于f乙 |
D.f甲和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
如图所示,在光滑小滑轮C正下方相距h的A处固定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B,用绝缘细线拴着,细线跨过定滑轮,另一端用适当大小的力拉住,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小球与A点的距离为R,细线CB与AB垂直。(静电力恒量为k,环境可视为真空),若小球所受的重力的为 G ,缓慢拉动细线(始终保持小球平衡)直到小球刚到滑轮的正下方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W1,电场力做功为W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B. |
C.W1= | D. |
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做直线运动,则该点电荷在运动过程中( )
A.做匀变速运动 | B.电势能减少 | C.速度增加 | D.速度可能不变 |
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A. | 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
B. | 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
C. | 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
D. |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
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由M点向N点运动,可以判定( )
A.粒子带负电,运动过程电势能减小 |
B.粒子带负电,运动过程电势能增大 |
C.粒子带正电,运动过程电势能减小 |
D.粒子带正电,运动过程电势能增大 |
自由下落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开始,到压缩弹簧有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少 | B.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
C.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 D.小球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1,k2为原来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不相等 |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
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A.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 |
B.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 |
C.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 |
D.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不做功 |
一个带电小球在空中从点a运动到点b,这一过程重力做功5 J,电场力做功2 J,克服空气阻力做功l J,由此可以判断小球从点a运动到点b的过程中,有关能量的变化是( )
A.重力势能减小5 J | B.电势能增大2 J |
C.动能增大6 J | D.机械能减小3 J |
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
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 |
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 |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思考该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_____ 。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
D.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晰 |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
(3)本实验可通过作图来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若所作的W-v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一步应作 (填“W-v2”或“W-”)
的关系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