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2" 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m="10" kg的工件(可看做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t="1.9" s,工件被传送到h="1.5" m的高处,取g="10" m/s2.求:
(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由高
处无初速滑下,至水平面上A点静止,不考虑B点处能量转化,若施加平行于路径的外力使物体由A点沿原路径返回C点,则外力至少做功为( )
A.mgh | B.2mgh | C.3mgh |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
跳水运动员从10m高的跳台跳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
A.机械能减少 | B.机械能增加 |
C.重力势能减少 | D.重力势能增加 |
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橡皮条将模型飞机弹出,在弹出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条收缩,弹力对飞机做功 |
B.飞机的动能增加 |
C.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减少 |
D.飞机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飞机的动能 |
如图所示,滑块的质量M=2kg,开始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点,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为,与A点相距s=2.25m的B点上方有一质量m=1.2kg的小球,小球被一长为
米的轻绳紧挂在O点而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滑块一瞬时冲量I=10N·s,让滑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此后与小球发生碰撞,碰后小球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g取10m/s2)。求:滑块最终静止在距离A点多远处?因滑块与小球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是多少?
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v0/2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子弹穿过后物块的速度为![]() |
B.子弹穿过后物块的速度为![]() |
C.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
D.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
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3g/4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了h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可能做负功 |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mgh/4 |
C.物体的动能增加3mgh/4 | D.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4 |
在距地面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一个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紧挨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小球压缩弹簧后放手,小球沿水平桌面滑动后落地,已知落地时速度为v,求小球压缩弹簧所做的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物体做功![]() ![]() |
B.重力对物体做功![]() ![]() |
C.克服弹簧的弹力做功![]() ![]() |
D.克服摩擦力做功![]() ![]() |
如图所示中的几个运动过程中,物体弹性势能增加的是( )
A.如图(甲),跳高运动员从压杆到杆伸直的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 |
B.如图(乙),人拉长弹簧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 |
C.如图(丙),模型飞机用橡皮筋发射出去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 |
D.如图(丁),小球被弹簧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 |
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v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小于mgh | 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 |
C.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小于mv![]() |
D.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v![]() |
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上升h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 B.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F-mg)h |
C.恒力F对物体做功为Fh | D.物体动能增加了Fh |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机械能可能守恒 |
B.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
C.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
D.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 |
如图所示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一架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通过绳索,用力F竖直向上拉起一个木箱,使其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
B.F所做功减去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
C.力F、重力、空气阻力三者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动能的增量 |
D.力F和空气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机械能的增量 |
小明与小亮同学在一建筑工地,看到一台起重机正吊着钢筋加速上升,他两人根据自己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对钢筋上升一段距离的过程做了如下的讨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重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
B.钢筋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绳对钢筋做的功 |
C.钢筋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缆绳对钢筋做的功 |
D.缆绳的拉力对钢筋做的功等于钢筋动能的增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