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韩愈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三年,逢恩俱徙掾江陵。半岁,邕管奏君为判官,改殿中侍御史,不行。
拜京兆府司录。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阑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京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请与君俱。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史判官。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改澧州刺史。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选自曾国藩纂《经史百家杂钞》,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貌魁硕魁硕:壮伟的样子。 |
B.用前能拜三原令用:任命。 |
C.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倍经:常数的两倍。 |
D.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案:查看。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署“刚正”或“爱民”特点的一项是( )
①君方质有气 ②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
③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 ④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⑤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 ⑥ 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署为人方正质朴有气度,擅长文词。邕管奏请任张署为判官,后改任殿中侍御史,而张署没有就任。 |
B.张署平时做事认真,为人严肃,下属禀报事务都不敢平视。后来他因为办事能力强,由京兆尹改任凤翔尹。 |
C.张署在虔州任上非常重视教化,派人到别的大郡学习礼仪,回来进行宣讲和教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D.张署为人正直,勇于担当,竭力为民谋求利益,不惜违逆上级意旨,甚至不惧因此而获罪,深受百姓爱戴。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2)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
阅读下面文段,用“/”给划线部分断句。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于 今 受 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发 左 衽 矣 岂 若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 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 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赠送 |
B.出为怀州刺史:外放 |
C.寻以年老致仕:得到提拔 |
D.及玄宗践祚:即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因罢兵而还(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虽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1)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2)故为之文以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 (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翻译下面三句话。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兵别击伊吾别:另外。 |
B.后忽更疏懈更:更加。 |
C.今虏使到裁数日裁:通“才”。 |
D.以虏使首示之示:给……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 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 |
B.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 宁喜,因列筵告妻党 |
C.乃还告郭恂 / 乃溢而西南流 |
D.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 羡长江之无穷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虏使)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
B.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侍胡)共饮。 |
C.(吾辈)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
D.今以超为军司马,令(窦固)遂前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曾经跟随窦固出征匈奴,在蒲类海一战“多斩首虏”,为窦固所赏识。 |
B.班超察觉鄯善王对汉朝使者态度的变化,巧妙地从侍胡处了解到实际状况。 |
C.班超力排郭恂之议,利用夜色作掩护火攻匈奴使者的营地,最终大获全胜。 |
D.班超受窦固安排出使西域,因在鄯善有“功效”而得到了当朝皇帝的夸奖。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 |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
B.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隶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⑵、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①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③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⑤。”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⑥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②墨沈:墨汁。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④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⑥弸(péng):充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制墨,有定直直:价格 |
B.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工:精致,美好 |
C.卑贾以饵众贾:商人 |
D.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徼:追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作以眩俗阙秦以利晋 |
B.吾窃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何遽戚戚为何以汝为见 |
D.叹息而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
B.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
C.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
D.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
译文:
⑵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译文:
⑶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荀或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或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或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或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或去绍从太祖。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或,或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这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太祖将伐刘表,问或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亢父令除:授予官职。 |
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冲:冲击。 |
C.其辞悖慢悖:悖逆。 |
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示:给……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或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 )
①举孝廉,拜守宫令
②公能断大事,应变元方
③待或以上宾之礼
④可显出宛、叶而闻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⑤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⑥以彰殊勋,密以咨或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董卓之乱辞官到了冀州,后来跟随太祖。 |
B.迎天子回都后,太祖接到袁绍给他的信,太祖看后勃然大怒,出入的举动和平常不同,大家都说是败给张绣的缘故,只有苟或认为有其他忧虑。 |
C.荀彧很有见识和谋略。他分析太祖在气度和谋虑上都胜过袁绍,即使袁绍目前实力雄厚,也难有所作为,太祖听了很高兴。 |
D.十七年,董昭等人说太祖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为国公;苟或却持异议,认为太祖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受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②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开始 名余曰正则兮:名字
B岂维纫夫蕙茝: 绳索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正直敢言的样子 及前王之踵武:脚后跟
D后悔遁而有他:逃跑 伤灵修之数化:屡次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路幽昧以险隘 ③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②夫唯捷径以窘步 ④夫唯灵修之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大量笔墨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意在表达自己承担厚望,有辅君爱民、强国兴国的巨大责任感。 |
B.诗歌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如以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喻德才兼备的贤臣,以灵修喻国君,使诗人的情感抒发含蓄优美,生动形象。 |
C.诗人用“三后”、“尧、舜”等明君与“桀、纣”等昏君进行对比,旨在借古劝今,委婉劝告楚王仿效明君任用贤臣,远离奸佞,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
D.诗歌以六、七言为主,句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大量的“兮”字,使全诗的旋律回环往复,具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惟杉能遂其性其孰能讥之乎 |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给下面语段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①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②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若羌县北境。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 |
B.王谢服 谢:感激 |
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 |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
与“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中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E.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隙:暇,空闲的时候 |
B.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回:曲折 |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披:覆盖 |
D.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 )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答: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答: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①。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②,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赵城,因此姓赵。②绛侯:指汉朝名将周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事《诗》、《书》事:侍奉 |
B.高帝不怿而有惭色怿:高兴 |
C.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所以:……的原因 |
D.易吾言易:轻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陆贾是“有口辩士”的一组是( )
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③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
④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⑤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
⑥陈平用其计
A.①③⑥ | B.①②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文化对于统治国家的重要意义,陆贾在劝谏汉高祖时征引历史典故,力证欲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重视思想文化的建设。 |
B.右丞相陈平曾为国事担忧,但力量不足以改变现状,而且担心灾祸会殃及自己,因而时常在家里闲居考虑此事。 |
C.陆贾为陈平画出吕氏势力分布,陈平采用他的计谋,竭力采用各种方式和绛侯搞好关系,绛侯对此心领神会,对陈平的馈赠加以回报,两个人交情越来越深厚。 |
D.陈平、绛侯联手使得形式开始朝着对汉王朝有利的方向转变,最终将吕氏家族铲除,立孝文帝为汉朝天子。纵观整个事件,陆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决人生死决:判断 | B.阖户挑灯阖:关闭 |
C.烛之,则纸人烛:燃烧 | D.手弓而腰矢腰:腰里插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乃自卜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将代问之师道之不传亦久矣 |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D.皆为犬血模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
断句与翻译。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
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②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
下列句子中加点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通“悬”,悬挂 |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明:表明 |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所以:……的原因 |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掌权 |
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迎而龁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B.熏之则恐焚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主焉得无壅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译: 。
②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译: 。
③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