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学主张?
答:
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鄣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立政第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力未见于国者见:表现 |
B.而轻赋敛轻:减轻 |
C.正道捐弃捐:舍弃 |
D.沟渎不遂于隘遂:通,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所慎者四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B.德不当其位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C.则大臣和同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D.而邪事日长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A.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
B.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
C.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
D.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治理取决于治国者在用人方面要注重其品德、能力、功劳分别与其地位、俸禄、官职相当。 |
B.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四个条件,不仅要靠城郭险阻来固守,还需要选贤举能、严明赏罚和重视农业生产。 |
C.国家之所以富足,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 |
D.“五事”主要讲述发展林业、水利、五谷、桑麻、六畜、瓜果、工艺制作的重要性。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4分)
(2)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3分)
(3)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独乐园记①
(宋)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②,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紝采药,操斧剖竹,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出知永兴军,后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区:处,所。③柅: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安家
B.南北列轩牖 轩:高大
C.所病者学之未至 病:耻辱
D.迂叟谢曰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各尽其分而安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B.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乐”之所求,情况不同,人各有异,需要的是“各尽其分而安之”,因此,自己身为迂叟,既非王公,又非圣贤,“独乐”可也。
B.作者采用赋文手法,对独乐园的介绍不厌其详、铺陈无遗,但这种铺述又并非杂芜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逐一推出,俨然一幅布局清晰可见的全景图。
C.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设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D.作者“记”独乐园意在抒发“独乐”之情,而这种看似与世无争的“独乐”之情,实则是与世抗争的另一种形式,其自贬自责及自乐正是对时局不满的发泄。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仲兄①字文甫说
(宋)苏洵
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②。”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③。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淘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浮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毅,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溃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注】①仲兄:二哥,指苏涣。苏洵有两个哥哥,长兄名澹,仲兄名涣。②涣:《周易》中的卦名。元吉,大福,大吉利。③群者:指各种险害。混一:统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蹙而如鳞 蹙:收缩,密集。
B.相顾而不前 顾:看,对视。
C.岂有求乎文哉 文:文章。
D.则天下以为口实 口实:谈话的资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B.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激于义而死焉
D.昔者君子之处于世 凌万顷之茫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比喻作家创作文章的过程,这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学观。
B.文章记述为仲兄改字号事,在讲述改字文甫的理由时,作者借题发挥,阐述了为文贵乎物之相使的文艺思想,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至文”。
C.全文从“改字号”入手,以《易》中爻辞为纲,先写风、水的个性,再极写风水相激的“殊状异态”,然后由此生发议论,构思巧妙,结构缜密。
D.文章描绘风水相激采用了比拟铺排的手法,妙喻连篇,穷形尽相,气势充沛,用风水相激自然成文论证不能不为之文才是天下之至文的道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
(2)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零陵三亭记
(唐)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拗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湛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遂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湘源令 担任
B.逋租匿役 逃避
C.乃发墙藩 拆除
D.具于是邑 完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吏能闻荆楚间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群畜食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为县者积数十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宓子弹琴而理 顺流而东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B.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百姓交纳完赋税,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里父老迎接庆贺。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C.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D.因为玩乐而荒废了政事,因为荒废了政事而放弃了治理。所以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2)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致:获取
B.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通“魇”,满足
C.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敏:机智、聪明
D.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4.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选自《新序·杂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
B.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
C.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 字: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圣召对于便殿/寡人之于国也
C.以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以备邻
D.智者宜效其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B.位卑而言高,僭也
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
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以事免 免:拒绝 |
B.具马币 币:礼物 |
C.戒行李 戒:斋戒 |
D.遂以为先生寿 寿:向人进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
C.酒三行,且起且在邦域之中矣 |
D.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以弱天下之民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为人们把石处士当作“贤者”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
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④劝之仕,不应
⑤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⑥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④⑥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言描写了石处士不慕名利,自甘淡薄,卓有识见的品德和才能。 |
B.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
C.这篇序言表达了朋友对石处士出仕后的期望和要求。 |
D.事实证明,石处士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之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 |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
C.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
D.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督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摧破奸雄。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注尝夜出,还,诏开门欲入,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世祖:汉光武帝刘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莽大怒,即下诏狱 狱:监狱 |
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 |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显:显现 |
D.诏开门欲入,恽不内内:同“纳”,交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若属皆且为所虏 |
B.久之,为郡功曹不知东方之既白 |
C.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以为桂林、象郡 |
D.恽归府,因称病不如因善遇之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
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 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 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 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⑥崇教化,表异行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钅舌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 |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①总督蒋攸钅舌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一:都。 |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C.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D.亦因以自警焉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喻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2)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方 其 用 心 与 力 之 劳 亦 何 异 众 人 之 汲 汲 营 营 而 忽 然 以 死 者 虽 有
迟 有 速 而 卒 与 三 者 同 归 于 泯 灭 夫 言 之 不 可 恃 也 盖 如 此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