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材料中的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2分)
(2)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2分)
(3)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分)
(4)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宋)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子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题目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秀才西来,辱书 辱:承蒙,谦辞
B.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随
C.然其为功 功:功名
D.今可谓困矣 困:窘迫
【题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游从相爱之私/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
B.然言出而罪至 /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C.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题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B.作者对时文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D.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愕窒不敢与接接:接触 |
B.仇舆从也仇:怨恨 |
C.不次岁月次:排列 |
D.犹事雕虫事:从事 |
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A.李牧连却之 |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C.予我千金,吾生若 |
D.必械手足,置老监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对往昔的追忆更像是无奈的梦呓。 |
B.作者所写的《陶庵梦忆》,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不同于以往年谱、志林,寄托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C.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
D.作者对话陵脚夫“失足破其瓮”,痴念“得其梦便好”的想法持批评态度,而对寒士乡试中式的不易却抱有深深的同情。 |
古诗文鉴赏与默写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駴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
译文:
(2)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
译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敌,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③以为勇者,恶讦④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这里指顽固不化。②徼:【jiāo】抄袭。③孙:同“逊。”④讦:【jié】揭发或攻击别人的隐私。
子贡提问君子的厌恶,其目的是什么?请概括。
答:
。
根据上面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儒家“勇”的含义。
答: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①。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注】①谢娘:是唐代的名妓,后成美女的代称。
(1)词的上片写醒后所见之景,有何作用?
答:
。
(2)本词是如何写女子体态之美的?请简要分析。
答: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共9处)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节选自《礼记·儒行》)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
⑴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⑶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⑷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⑸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⑹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⑻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题共6分)
齐之鸾,字瑞卿,桐城人。正德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
十一年冬,帝将置肆于京城西偏。之鸾上言:“近闻有花酒铺之设,或云车驾将临幸,或云朝廷收其息。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应州奏捷,帝降敕:“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剿寇有功,宜特加公爵”。制下,举朝大骇。之鸾偕诸给事中上言:“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駴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
之鸾再迁兵科左给事中。中官马永成死,诏授其家九十余人官。之鸾言:“永成贵显,用事十有余年,兄弟子侄皆高爵美官。而其侪复为陈乞,将及百人。永成何功,恩滥如此,恐天下闻而解体也。”帝将南巡,之鸾偕同官及御史杨秉中等交章力谏。章入二日,未报。之鸾等不知所出,伏阙俟命,自辰至申。帝令中官传谕,乃退。明日托疾免朝,欲以为之鸾等罪。会诸曹郎黄巩等联章力谏,乃止不行。然巩等下狱杖谴,之鸾辈亦不敢救也。宸濠反,张忠、许泰等南征,命之鸾偕左给事中祝续从军纪功。未至,贼已灭。群小忌王守仁,谮毁百端,之鸾力白其诬。忠、泰广搜逆党,株引无辜,之鸾多所开释。且请蠲田租、停力役、宽逋负,帝颇采纳。初冒徐姓,至是始复焉。
其秋大计京官,被中伤,谪崇德丞。屡迁宁夏佥事。饥民采蓬子为食,之鸾为取二封,一进于帝,一以贻阁臣。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时方大修边墙,之鸾董役。巡抚胡东皋称其能,举以自代。历河南、山东副使。召为顺天府丞。未行,盗发,留镇抚。寻擢河南按察使。卒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云朝廷收其息息:利息 |
B.寻擢河南按察使寻:不久 |
C.而其侪复为陈乞乞:乞讨 |
D.伏阙俟命,自辰至申俟:等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至竞锥刀之利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勒之金石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C.欲以为之鸾等罪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至是始复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 |
B.赵王让李牧让:指使 |
C.王必用臣必:一定要 |
D.悉勒习战勒:统率、组织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④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⑤牧杜门不出 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明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来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
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9分,每小题3分)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清•吴敏树《说钓》)
注: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其动而掣之掣:拉 |
B.其始之就试有司也就:到,前往 |
C.其得鱼与午前比比:比较 |
D.蚤食后出门蚤:通“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②拔剑撞而破之 |
B.①吾将唯鱼之求②蚓无爪牙之利 |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D.①而无他钓焉,其可哉②其皆出于此乎?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
B.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
C.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
D.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②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③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八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易贯钱斗粟 易:交换 |
B.乃阴随之 阴:暗中,偷偷地 |
C.俟于嵎 俟:躲藏 |
D.会川苗骚扰会:恰巧,适逢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表明黔中儿是“好男儿”的一组是( )
①呱呱杂沓,几不可耐 ②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 ③众复按,虎仆
④虎颔下忽贯一矢 ⑤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 ⑥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B.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C.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D.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译文:
⑵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译文:
⑶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 轻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契丹内寇寇:侵犯 |
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选择,挑选 |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发:发兵 |
D.因请帝幸澶州幸:皇帝亲临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以问准以资政殿学士行 |
B.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
C.谁为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D.琼随立于庭下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准备回宫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冲动。 |
B.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 |
C.在皇帝不肯过黄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答应,渡过了黄河。 |
D.皇帝亲临北城门楼,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 |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恬于进取恬:淡泊 |
B.章累上,不报报:上报 |
C.落翰林学士落:免除 |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3分)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被:表被动 |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次:驻扎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 )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永忠以和未至辞 ⑥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
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论语•季氏篇》
②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⑤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章句下》
【注释】①谅:信实,诚实。②便辟:阿谀奉承。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④便佞:花言巧语。⑤挟:倚仗。
(1)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孔子认为应该与“ ”、诚实、“ ”的人交朋友。
(2)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中,也说“乐多贤友,益矣”,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孔子和孟子的交友原则,并从择友条件和自身心态两方面进行回答。
文言文文阅读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
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 |
C.固不可胜数固:本来 |
D.此殆灵气所钟钟:集聚 |
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①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中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②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小题。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②。曼卿为人,廓然③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④,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⑤,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注】①释:佛教。这里指佛教徒,俗称和尚。秘演,人名。 ②石曼卿:北宋文学家,名延年,性旷达,才高而未遇,享年48岁。 ③廓然:开朗、豪放的样子。 ④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口袋。 ⑤崛峍(lù):高峻陡削。
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一:统一。 |
B.往往伏而不出伏:隐居,藏匿。 |
C.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阴:暗中。 |
D.无所合,困而归。困:困倦,疲劳。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
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②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③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④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⑤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⑥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诗也写得清妙绝伦,而不能被当世所用,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 |
B.秘演的模样雄壮威武,胸怀阔大,能抛开一切世俗的念头,喜欢作诗来自求欢乐,他的诗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称赞,也深得作者的喜爱。 |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道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其笔端流露更多的却是感叹和惋惜之情。 |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译:
(2)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